担当者张建国:理工男的报国梦

2019年10月21日 11:31:09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刊记者 汤晓燕



  张建国:1967年出生,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指挥、公司副总裁;东北石油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不少人都开始追求安逸的生活。但是张建国却说:“我赶上了干事创业的新时代,50岁,是追梦的好年华!”

  已是国企局级领导的他,因为听说要建一个国际一流的大型石化项目,决定再次挑战自己,来到祖国东部的一个小岛,开天辟地。

  翻看张建国的简历,可以发现这样的冒险已不是第一次。曾任大庆石化厂长的他,在进入不惑之年之时来到广西,成为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的副总经理、安全总监。从零开始,见证当地炼化项目的诞生。

  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一次次告别舒适,开始新的征程?

  带着这份好奇,我从杭州出发,坐车乘船,想听一听这位理工男的故事。



  青春,从50岁开始

  和张建国的采访,约在上午8时半。时间一到,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张建国准时出现。那天刚好来了冷空气,岱山的海风吹得让人有些瑟瑟发抖。

  “记得2016年,我来岱山的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天气。”抱着一杯热茶,这个北方汉子打开了话匣。

  2016年,他在偶然下听说浙江要建一个4000万吨/年的炼化项目。搞了20多年炼化工作的他,顿时来了兴趣。“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工厂的炼化规模是1000万吨/年,已经是当时中国的先进水平。而放眼全球,仅有3个单一基地产能超过4000万吨/年的炼厂。如果这个炼化项目建成,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石化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对增强我国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作为石油炼化方面的专家,张建国说,自己一直怀揣着产业报国的梦想,一心要为国家的石化事业做贡献,让我国的炼化水平达到世界级水平,这个项目着实令他着迷。而且在此前,他曾参与过广西石化项目的建设和实际运作,对这次的绿色石化项目,算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在当时,他已经48岁,亦是一位厅局级干部。从国企到民企,不仅是辞去公职,还要和家人分离,这些让他有些犹豫。

  秉承着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郑建国决定再次背起行囊,重新出发。

  在飞往浙江前,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悟:“全世界最大的炼化项目,如果在我们手中干成,无所谓处级局级,因为我们是‘世界级’;无所谓民企央企,都是服务于民。我们承担着国家石化行业调结构去产能的重任;承担着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责任;承担着转变发展方式,最短时间建成投产的使命。这一切,对我们是多么难得的自豪和光荣。”

  这场冒险,真值

  来到岱山鱼山岛后,张建国承担起从项目设计规划任务到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常务副总指挥的责任。当时的鱼山地处偏远小岛,处在地域扩张和项目推进阶段,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因为整个岛刚刚完成征迁不久,别说娱乐设施,连诊所和厕所等基础设施都很少。”张建国说:“当时,大家都窝在简易工棚,初来乍到互相不认识,而且下班后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有的员工因此提出了辞呈。”

  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同时迅速让团队成员熟络起来,张建国着手在项目上建立起临时党支部。一方面,通过党建引领,深入实践“连队+科技”的人员管理模式和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全新项目党建模式,为护航基地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他还利用党日活动等契机,开展联谊会、大讲堂等活动,带头授课。在建大项目的同时,带领大家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坚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在兴业报国的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他还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将团队中的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让党旗在这片荒岛上高高飘扬。

  2017年12月23日,对张建国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基地上的第一台千吨级的丙烯塔吊装开始。每天,张建国都戴着安全帽,在现场紧盯着每一个环节。“一个焊口没有焊接好,可能导致整条管路都直接报废,严重的还可能存在爆炸的隐患。”张建国说。

  连着几个春节,他都是在岛上过的。“为了赶工期,我们这儿很多人都没法回家过年,我就让他们把家人接到岛上来。”在除夕夜的那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最令张建国感动的是,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休息,默契地在工地里忙活起来。“有了这群一起奔跑的追梦人,这场冒险真的值了!”

  我的未来,在“浙”里

  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 随着场地工程建设和项目施工同步推进,施工人员、机械大量增加,对打造平安工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张建国通过设计3D模型化、装备制造模块化、焊接预制自动化、现场管理视频化、施工组织专业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手段,确保项目过程中零出错、零事故。此外,他还积极贯彻落实“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的项目党建“四上”工作法,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鱼山项目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形成项目建设和党建工作同频共振齐推进的良好局面。

  如今,基地的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而且项目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并将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年炼化2000万吨的产量。同时,二期工程桩机土建已经动工,三期工程也正在规划之中。张建国说着,翻出手机里的照片,上面记录着基地每一天的变化。“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基地拍张照。希望记住它曾经的样子。”

  现在的张建国,也比过去更为忙碌。作为公司常务副总指挥,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例会,了解前一天的工作进度。到下午,他还要查看产品的生产情况和项目的后续建设情况。

  待在鱼山这几年,他也深刻感受到浙江及舟山对大项目的支持,和对人才的关心。“开始,我们还担心会留不住人才。但是舟山出台不少人才方面的政策。职工的家属来到舟山,会安排就业。而孩子来这里读书,也会安排优质的学校。”张建国说。

  由于对石化项目的杰出贡献,他更是在2018年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份荣誉,对张建国来说,更是一份勉励:“这份荣誉激励着我要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鱼山绿色石化,实现高水平建设、高效益运行、高质量发展。我的未来,在‘浙’里。”

责任编辑: 汤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