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浙江方案"】北仑:要减负还得敢“放手”

2019年07月12日 09:35:48 来源: 作者: 郑夏忆

  陈军浩的案头,摆着一份活动计划表——5月25日,领航日、导医日;26日,亲水日、护绿日;6月9日,敬老日……作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党委书记,他把“红马甲”所到之处都插上了“小红旗”,充实又有意义的工作让笑容每天都挂在他的脸上。

  “红马甲”是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的标志,而他们的口碑,几乎赢得了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今年3月,“基层减负”吹起一阵暖风,原本就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从而探寻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的北仑,更是觉得这项工作充满底气,“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切实实为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负担。

  “减负,要敢于‘放手’。”北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江智灵说,“当然,最后还得看‘增效’。”

  一个“有故事”的组织

  曾因危险驾驶罪获刑的小李,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人生“抬不起头”。来到“红领之家”参加社区矫正后,随着一起参加公益服务,小李的自信慢慢重树了起来。拿到了志愿服务所获得的积分后,他为妈妈兑换了一张体检卡,而这张体检卡却迟迟没有预约使用。

  原来,小李告诉陈军浩,“妈妈把这张卡随身带着,碰到熟人就拿出来说,‘这是我儿子做好事得来的’……”一股暖流涌进陈军浩的心,同时也让他相信,社区矫正有着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

  2014年8月,宁波市首家特殊人群社会服务工作室在“红领之家”挂牌,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管理服务项目由“红领之家”承接。像这样简单又动人的“小故事”,每天都会上演。

  “要打开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结,就是要用同理心唤醒他们的归属感、重构他们的朋友圈、建起他们的善导向,‘红领之家’采用的是现代矫正理念,将‘去标签’的科学方式注入实际管理,近五年来,‘红领之家’联系的405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和再犯罪率为零,14人实现了就业创业。”陈军浩介绍说。

  如今,红领之家推出了敬老、光明、护花、靓城、导医等十大菜单式服务,共累计开展各项服务2654次,服务总时长53268小时,从“一点红”做到了“一片红”。

  5月20日,“红领之家”整整七岁了,回想自己刚组建“红领之家”的时候,陈军浩不敢想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当然,这得益于从架构之初就坚持着常态化的服务项目、网络化的运作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通过红色小细胞渗透社会大治理,“红领之家”在北仑区形成了“光合效应”,引领带动了浃江知行社等17家红领组织。从去年6月开始,区委组织部将他们组成了红领志愿服务联盟,定位于党员带家庭、家庭带邻里、邻里带周边,把先进群众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骨干,把热心群众培养成社会组织带头人,形成了全社会的公益氛围。

  “坚定的宗旨意识、独特的组织方式、过硬的骨干队伍、严密的制度体系,因而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江智灵认为,这是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样本。

  一支“有情怀”的团队

  2017年,一部电影《芳华》,更大程度上,把优抚工作摆到了“明面”上。就在当年,宁波市北仑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百灵鸟公益联合会承接“爱在优抚、情暖港城”优抚综合服务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谢恋是北仑区某软件公司负责人,也是百灵鸟公益联合会的其中一员。在一次走访慰问结对老兵过程中,看到老兵家墙面上挂满了当年参军时的照片和军功章,被老兵的军人情怀深深触动。“从此,我不仅自己参与,还鼓励7岁的儿子、客户、朋友一起加入到优抚服务团队中,聆听老兵的故事,替他们排忧解难,收获不言而喻。” 谢恋说。

  近年来,北仑区通过引导党员骨干培育红色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治理项目,着力破解一些政府难以覆盖管理、市场又不愿涉足的社会治理难题。其中,因基层优抚安置力量薄弱、服务管理网络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对退伍老兵的关怀,不论是物质帮扶还是精神抚慰等,都存在不足的问题,也通过百灵鸟公益联合会的老兵优抚服务得到了较好解决。

  百灵鸟公益联合会联合党委书记胡亚佩介绍,“承接了这项服务后,我们锁定了服务人群,为确保对老兵的优抚服务精准有效,详细了解了每个老兵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和生活、心理需求,编写制定《老兵志愿者服务手册》,为他们建立了基本档案、需求档案和服务档案。”

  “50多年了,从来没有被这么关注过,你们真的暖到我了。”年近80岁的农村籍退伍老兵郭贤成激动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北仑,有关走近老兵、服务老兵的大大小小活动每周都在开展,累计服务老兵3000余人次,不忘老兵、关爱老兵、尊重老兵的社会风尚已逐步形成。

  一些“有温度”的项目

  近年来,北仑区启动了“微民生,益起来”党建惠民行动,激励党员带领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用“绣花功夫”做精细服务,不断提升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成色”。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热忱服务群众的志愿者团队、社会组织和自发爱心团队,解决了一批政府服务覆盖不及、经济组织难以承接的民生难题。

  “一米阳光”,关爱农村弱势群体生活;“一小时课外服务”,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四点托管”等服务;“花亦有情”,给贫困花木农户提供农资、技术等各类帮扶;“家事和”,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民生所望,施政所向。20个党建惠民公益项目,涵盖教育、医疗、环保、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努力让北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见证了社会组织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红梅社区党委书记邢巧燕松了口气,“事实上,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专业作用,还能帮助润滑社区关系、激发社区活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区融合、增进社区团结,大家的关系不再冷冰冰,有了相处的‘温度’。”

  政府“买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是北仑区探寻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北仑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社会组织在北仑越来越受到认同。把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接的政府服务事项转交给专业社会组织,对于减轻社区工作者工作负担,实现政、社的有效分离,大有裨益。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记者手记

  引入、孵化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是北仑区利用社会组织优化为民服务、为基层减负、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实践。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正处于从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很有现实意义。北仑此行,让我深切体会到党组织赋予了社会组织新的活力与生机,实现政府、社会组织、民众三方共赢。

2018年10月9日,“红领之家”负责人陈军浩组织信访当事人老陈及红领观察员在老陈所在的小区开展小黑板评议,做好思想教育、政策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促和谐。/陈张坤 摄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