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出现“新面孔”

2019年04月15日 11:45:2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李攀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程序员“996”工作制刷爆了网络。微信公号“学习小组”发文指出,这种工作节奏在基层很普遍。基层干部并都不是公众所想的“朝九晚五”,而是很充实、很辛苦。令基层干部烦恼的是,许多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义,既损害了工作激情,也形成了精神负担。

  一名基层干部说,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一急”:组织会议多、制发文件多、迎接检查多、工作任务急。有的地方,问责滥用、泛化,一出事就“多处分几个干部”;有的地方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干部跟群众还没聊上几句,就先忙着拍照合影。还有基层干部说,一天的工作从早上八点半排到晚上八点半,更多时间陷于无谓的琐事当中,令人身心俱疲。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为基层减负,就要彻底挤掉形式主义的水分,提高真抓实干的成效。有留言说,自从开始减负,为了减负开了N个会,写了N个报道,参加了N次学习;也有留言说,来督查的更多了,要写的报告也多了。“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从这些留言中可以看出,为基层减负,实际工作本身也要警惕形式主义的倾向。

  网友反映的情况有时确实会存在。有基层干部就说,虽然反形式主义力度大,但上级习惯把问题抛给基层,基层要落实却只能开会传达,写会议纪要,加上报表照片,不然如何证明已经贯彻落实?可文牍主义、事务主义本身就是基层形式主义的重要特征,现在却仍要文山会海来反文山会海,用会议报告来贯彻工作落实,其本质却仍旧没有逃离“形式主义”的窠臼。也就是说,“反形式主义”又变成了新的形式主义。

  记者在浙江各地采访时,听到很多的一种观点是,希望为基层减负久久为功、不搞“一阵风”。记者在某县采访时听到一位县级部门干部反映,原本当地规定一周有一天是无会日,让干部能“下”村走访服务。但时间一久他们发现,无会日又有会了,“有些会确实是上面要求开的,大家只能是心照不宣、老方一帖。”而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现在检查督查确实少了,但调研多了,“有些调研仍起到了检查的效果,必须要全力准备、全程陪同。”

  为基层减负,要高度警惕形式主义新面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或工作不断推进,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反对形式主义是一场硬仗、持久战,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一门富有智慧的治理艺术。要认识到,将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不只是通过开一个会、发一份文件那么简单。大而言之,如何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如何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如何进一步科学规划转变政府职能等等,都是为基层减负应该考虑到的方面。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新面孔。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