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拉黑”群众被处分,咋回事?

2018年09月18日 09:13:49 来源: 反腐前沿公众号 作者:

  江西一党员干部随意“拉黑”群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究竟是咋回事? 

  事件回放

  2018年3月,江西省共青城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违反群众纪律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共青城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熊云介绍施工队给苏家垱乡大桥村承建定子垅新农村建设点项目未果,后该项目由其他工程队承建;12月初,该项目需拨付建设进度资金,熊云迟迟不予拨付,并将该建设点村民理事长电话号码拉入“黑名单”,作风简单粗暴,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2018年1月30日,熊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据悉,熊云曾向大桥村和理事会介绍他的好友熊桂冬,并表示熊桂冬有承接大桥村定子垅有关道路硬化建设项目的意向。由于价格分歧较大,理事会未将工程交由熊桂冬承建。于是熊云与大桥村定子垅新农村建设点村民理事长熊清水结下了“梁子”。

  熊云本应按工程进度向建设点理事会付款,但工程完工经过合格验收后仍然不付款;在大桥村定子垅新农村建设点理事长熊清水多次催问之下,熊云恼羞成怒,将其电话号码拉入手机通讯录“黑名单”,将其踢出微信工作群。

  小编有话说

  在工作当中,党员干部不能以“拉黑”群众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简单粗暴,反而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随意“拉黑”群众不再是简单的个人权利,而应该与其职责挂钩,受到纪律和群众的监督。

  当今时代,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用品,它承担的是沟通联系的作用。其中,由于骚扰电话不甚其烦,“拉黑”功能也成了用户手中的一把“武器”,可以将不想接的电话、不想沟通的人“拒之门外”。但是“拉黑”的功能一定要用对,千万别让这项功能,成为手中任性的“权力”。

  党员干部使用手机攻略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基本要求

  1.称谓恰当礼貌

  称谓要表达清楚接收方的身份,并体现礼貌原则。

  2.首句反映主题

  在首句中即反映出主题,旨在帮助接收方及时高效地读取信息。

  3.内容简洁条理

  尽可能用一条信息容纳全部信息,减少信息往来次数。如果需要传递的信息有多项,宜分点阐述。

  4.尾语按需设置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在结尾处注明“收到请回复,谢谢!”。如果没有收到回复,有必要打个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信息。特殊的公务短信或微信比如通知,应使用专用尾语“特此通知”,以示规范和严谨。

  5.署名明确勿漏

  公务短信或微信较为正式和规范,结尾处署名更正规。

  6.公务短信或微信的用语原则:礼貌、规范、温和。

  7.公务短信或微信的内容规则:

  内容应与公务有关。简明扼要,突出要点。切忌过于口语化。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使用规则

  1.发送时间恰当

  最好在工作时间发送,以保证接收方及时处理。早上8:00以前、晚上10:00以后最好不要发公务短信,因为短信或微信提醒的响声或震动声会打扰对方休息。

  2.妥善处理接收延迟的情况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好请对方回复以确认收到,或者在短信或微信发送之后致电对方询问接收情况。

  3.不得滥发短信或微信

  要做到“三禁止”:禁止发送与公务无关的信息;禁止群发广告或非法信息;禁止对无关人员发送信息。

  党员干部微信微博使用十条戒律

  2017年6月,浙江省委办公厅发布《党员干部微信微博行为十条戒律》,提醒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言论和网络谣言,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具体包括:

  1.不散布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和违背中央、省委决定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2.不泄露党和国家以及单位的秘密。

  3.不制造和传播各类谣言。

  4.不转发有违社会公德、危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低俗文字和图片、视频。

  5.不违规从事以营利为目的以及与自身身份不相符的推销、推广活动。

  6.不违规收受微信红包。

  7.不传播迷信信息和从事迷信活动。

  8.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拉票贿选。

  9.不公开谈论和透露他人隐私。

  10.不发布其他不当言论。

责任编辑: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