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山林”到“卖风景”

2023年09月06日 08:59:23 来源: 作者:本网记者 郑祥臻

微信图片_20230901170053.jpg

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一隅。衢州市开化县纪委监委供图

  走进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就像走进了山水画卷。

  漫步在马金溪畔的绿荫道,只瞧见夏日倾泻而下的金辉,透过郁郁葱葱的枝叶,散落一地的光影斑驳。碧水清波澄澈如镜,将两岸如黛的群山倒映其中。时而会有阵阵的风拂过,惹得那颠倒的美景泛起了褶皱。

  不知不觉间,一棵葳蕤如盖的大树已然映入眼帘。这是一棵千年古银杏树,它静静地伫立着,守望一方土地,既目睹了许多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也见证了这个浙西南山区村的绚丽蝶变。

  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

  绿色向来是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这是每一位金星村村民的共识。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金星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优势,持之以恒走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道路,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明星村”。

  然而,过去的金星村交通不便、山多地少、经济落后,村民只能“靠山吃山”,以“种种砍砍”为生。可即便如此,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来的钱也只能用以糊口,富裕的生活似乎只是奢望。

  “当时这棵银杏树根须外露,生命岌岌可危,立刻叮嘱我们,这是金星村的象征,十分珍贵,不能让它死掉。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徐雨录告诉记者,自此,金星村党支部从抢救千年银杏树做起,发动全村党员和村民小组长培土、浇水,并请来专家“会诊”,共同助力这棵千年古银杏树重新恢复生机。

  古银杏树的“起死回生”,让金星村村民们的生态认识得到了提升,这也促使了该村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像保护古银杏树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也被列入了村规民约。

  从那以后,金星村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施党员干部“包联制度”,组织干部联格“一人包一片”、党员联户“一人包一段”,并由离任村干部、妇女、村民组成银发巡逻队、巾帼护卫队和环保小分队,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护周边林地、村口公园和自家庭院。随后,全村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到70%,到现在超过98%,空气质量优良率也常年在98%以上。

  与此同时,“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庭院革命”等一项项工作也快速推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全村只有一条水泥路,露天厕所、垃圾池随处可见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墙黑瓦、屋舍俨然的浙派民居,是实现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休闲公园化、生活城市化的崭新村庄。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行走在金星村的路上,记者发现村子里许多农户家中的庭院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形态各异的花草盆栽。“这是企业租赁村农户庭院摆放的,每年给予农户每平方米30元的养护费用,平时只需要进行拔草、浇水等简单的养护即可。”徐雨录告诉记者,之前有许多村民的庭院都是空着或是没有特意去打理,一方面大片空间闲置比较可惜;另一方面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村容村貌。于是,金星村去年起与衢州一家苗木企业合作,将这些闲散资源统筹规划利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帮助村民增收,两全其美。

  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的举措,金星村早已有之。2008年,金星村抓住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将近万亩集体山林确权到户经营,通过“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两委干部带头承包土地,带领村民种植龙顶茶,“靠山吃山”变为“靠山发展”。

  从茶产业找出路,而且足不出村就能有稳定收入,这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随着10多年的发展,金星村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目前全村已有1000多亩名茶基地、5个茶叶加工厂,茶农数量从最初的两三户发展到300多户,村里98%以上的农户都种起了茶,仅名茶一项每年就为全村带来700多万元收入。

  “以前村民是到处找工作,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碌不停。光是采茶造林,就需要到外村雇工百余人。”徐雨录告诉记者,他们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乡村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金星村的集体发展,使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也辐射到了周边村。

  从2020年起,开化县以金星村为核心,组织毗邻的华东村、华民村、下溪村、两山集团、七一电器等14个村级和企业党组织成立“大金星”共富联盟,进一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空气也能卖钱”

  愈加鲜明的美丽乡村底色,将共同富裕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更是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为金星村带来了“美丽经济”。

  徐卫团最先抓住了这个机遇。2016年,在外务工的他回到村子,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下,东拼西凑了三四十万元,开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率先吃上了“生态饭”,年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眼看徐卫团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更多的村民放下了“砍树斧”,端起了“生态饭”,民宿、旅游产业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所有权力按图走、廉洁承诺要做到、村级工程不插手、大小事务全公开、监察三日问廉情、矛盾纠纷不出村……”在开化县纪委监委的推动指导下,金星村更是打出了“清绿融合”牌,将清廉村居建设植入乡村旅游之中,清廉金星“六式”漫画、清廉长廊、清廉“乡村码”等清廉小景随处可见,寓廉于景、廉景融合中,潜移默化间引领清风正气,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74年矛盾不出村、村干部插手工程“零发生”。

  “很多年后,我终于明白了‘空气也能卖钱’的道理。”金星村党支部原书记郑初一感慨道。2017年某一天清晨5点多,早起的他看到几名上海来的游客已经在村口锻炼,当他问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儿时,游客说:“我们在上海的床比你这里好,房间也比你这里好,但是空气没有你这里好。我这么远跑来这里睡懒觉,不是太可惜了吗?”从此以后,郑初一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分量。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吸引了外地游客,也唤回了在外游子。“全村已开设18家民宿、6家农家乐、100多家网店,”郑初一表示,现在全村9成以上的村民从事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比例从十几年前的三分之一,降到了现在的八分之一。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6年的不到1万元,发展到2022年的224.5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到6000元,提高到46151元。

  从“卖山林”到“卖风景”,金星村用一棵树、一片叶、一颗星,在绿水青山间谱写出景美、业兴、人富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郑祥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