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胡耀邦:“五子登科”为科技人员解忧

2016年08月27日 09:58:08 浏览量: 来源:《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 作者:中国科学院编

  1975年7月,胡耀邦受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蔑为“臭老九”,成为“全面专政”的对象。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生活上也遇到很多困难。

  在中国科学院,后勤工作如同科研工作一样,秩序混乱,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科技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住房困难、工资低、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入托难、缺少做饭的煤气罐。胡耀邦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深表同情和关切。他想科技人员之所想,急科技人员之所急,把“房子、票子、妻子、孩子和炉子(指煤气罐)”问题概括为“五子”问题,并风趣地说,科学院要“五子登科”,以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胡耀邦深知,由于“文化大革命”以来欠账太多,要短期内解决这些困难绝非易事。例如,当时科学院的住房据粗略统计缺9万多平方米。为此,他要求党委、行政和后勤部门要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采取积极步骤,通过多种方式,力所能及地解决存在的一些困难问题。一向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胡耀邦对研究所领导班子提出要求说,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一要向科技人员说明情况,目前住房确实困难,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同志们。二要向科技人员表明,住房困难问题终究会一步步解决的。他还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学习列宁在茅草棚里写《国家与革命》的革命精神,经受生活困难的考验,在生活困难一时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力争做出好成绩。

  有一次,胡耀邦专门安排时间到物理所、生物物理所、“优选法”推广办公室(应用数学所前身)的集体宿舍了解情况。当时的集体宿舍拥挤不堪。胡耀邦看到这种困难情况后,心情非常沉重,急得在集体宿舍的楼道里来回踱步。一边踱步,一边叹气:“这怎么成啊,得想个办法解决。”回到办公室,他立即请当时分管后勤工作的刘华清和院计划局的有关领导到他的办公室,商量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科研人员的住房困难。最后决定先购买一批活动房子,暂时缓解一下矛盾,然后再申请基建经费盖房子。刘华清雷厉风行,立即与有关同志一起开会商量、落实方案。随后许多研究所购买了活动房,不少大学生、研究生住进了活动房,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胡耀邦看到中国科学院机关只有一个容纳100多人就餐的简易食堂,而当时在机关大楼上班的有700多人,职工只得分批就餐,还有不少职工不得不带饭或就近回家吃饭,胡耀邦也是自己带饭。他为此事也很着急。经仔细查看院机关周边的环境,发现院机关周围只有原国家科委、国家经委以前使用过的车库是平房,有向上、向下发展的空间。为加快解决机关就餐困难的进度,他亲自请建筑设计院的同志设计图纸,准备在这里向下建成地下人防工事,地面上建食堂和车库,再在食堂和车库之上建一个1200个座位的礼堂。遗憾的是,不久“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骤起,建筑计划被迫停止。直到“四人帮”垮台、方毅到科学院工作后,经多方努力,在胡耀邦所提方案的基础上,终于在1978年完成了“四合一工程”建设。

  胡耀邦在与数学所领导成员座谈时,还专门谈了改善陈景润的生活困难问题。他说,陈景润是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做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成果的。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他却被扣上了“白专典型”的帽子。如何对待陈景润,要不要解决他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涉及的只是一个人的问题,但所体现的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原则问题。

  数学所的领导班子曾提出改善陈景润住房困难的方案,但月薪只有六十几元的陈景润得知后,却对房租问题产生了顾虑。胡耀邦对数学所的领导说:“我们应动员他搬到条件比原来好一点的房间。换了以后,在今后几年内,我们还是按原来每月8角钱收房租,一个月只少收两元,一年只少收24元,5年少收120元,就作为给他的鼓励费,大家不会有意见吧?”“我这不是搞物质刺激,请不要随便扣大帽子。当然,革命者为坚持真理也不怕扣大帽子。”

  关于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是一个尤为棘手的问题。胡耀邦不止一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和院其他领导还亲自疏通有关渠道。在人事、干部部门千方百计的努力下,短短120天时间里,科学院1400多位两地分居的科技人员中,有400多人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夫妻得以团圆。

  在他的关心、重视下,科学院幼儿园的用房也较快地得以解决。很多家长发自内心地感谢胡耀邦。在那个时候,许多家庭用的还是蜂窝煤炉,不仅有危险性,也花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用上煤气罐,在当时简直是个奢求。这件生活“小事”同样被胡耀邦当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大事,时时放在心上。为此他专门给当时的北京市长吴德写信求援。之后又经后勤行政部门多方努力,在不长时间内,中关村地区就有5200户人家用上了煤气罐,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摘编自《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 科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