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剑指 “三资管理” 226名干部被问责

2017年03月26日 15:56:3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杜玲玲 陈琦

0.jpg

  “造成这样的后果,我是咎由自取,身为村支部书记,确实不应这么利欲熏心。”龙游县模环乡大治村原支部书记袁某在处分决定书上签下意见时悔恨地说,“当时也是一时糊涂,眼里只有个人私利,所有的纪律和规矩全都抛到一边了”。

  原来,2012年10月,模环乡大治村将村里的20间宅基地以有偿选位拍卖形式出卖给个人。其间,袁某收到土地选位费后,未存入村集体帐户,截留挪用,主要用于归还个人债务与日常开支。此外,袁某同村文书、村民主任商量,将近两年收取的8万元办公楼租金不入账,用于支付2014年联建楼污水工程款。龙游县纪委决定给予袁某开除党籍处分,相关涉嫌违法线索移送司法机关。

  这是龙游县农村基层作风巡察工作向“三资”管理乱象亮剑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4月份以来,该县以农村基层较为严重的"三资管理"问题作为的巡察重点,对92各村开展了农村作风巡察工作,着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带着问题巡察,才能准确研判巡察利剑发力方向。”龙游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党员干部违纪的重灾区,本次巡察就是以此为突破口,重塑农村基层作风。为了让巡察工作有的放矢,该县纪委规定巡察组在进驻前必须做到“两梳两先”,即:对近年来群众信访件中涉及农村“三资”管理进行梳理;对村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线索进行梳理,分类摘要后,移交巡察组;先与县信访局、乡镇(街道)、当地派出所对接,了解该村矛盾焦点问题;先调阅被巡察村财务凭证和该村资产资源台帐,了解近年来的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村级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经营的具体情况。

  “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有必要,通过了解问题线索,查阅台账,在进驻之前我们就对这个村的主要问题有了整体把握,进驻之后再深入调查就比较有重点。”该纪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吴夏良介绍说,该巡察组在进村查办的村两委违法采矿就是典型案例。经查实,2014年以来,龙游县湖镇镇茆头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马某涉嫌非法采矿并获取非法利益;原村委李某涉嫌非法采矿;原村民主任祝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2016年7月,3人均被司法机关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依法处理。

  “这个案子就是线索大起底的成果,当然,通过群众谈话和查阅相关凭证也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 吴夏良说。目前,全县共累计发现涉及“三资”问题线索438件(次),处理党员干部226多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

  “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是治病树、正歪树,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是拔烂根。我们坚持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巡察显成效。”该县巡察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县建立了谈话笔录清单、发现问题清单、交办反馈清单、整改落实清单、“回头看”清单等“五清单”制,并针对巡察中发现的“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剖析“病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和建议,促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纳入本乡镇(街道)干部和村干部量化考核内容;制定村支书、村主任、村监会主任以外的其他村干部报酬标准等多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建章立制护航农村“三资”规范运行。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