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水务“潮事儿”多
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水务“潮事儿”多
2024年08月22日 17:41:05 来源: 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作者:
党组织名片
中共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海宁市水务集团党委成立于2005年8月,现有直属党组织6个(其中总支部2个),二级基层党组织12个,实现全系统企业党组织设置全覆盖。现有党员总数194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作为地方民生国有企业,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水务姓党、水为民生”,在保障供排民生中深化“润物细无声”服务理念,在聚焦项目推进中持续深化供排基础设施建设,在“智慧水务”赋能中奏响优化营商环境“交响乐”,在服务生态环保中激扬澎湃擘画新蓝图,深化以水为笔绘就民生幸福长卷。
“我们”的口号
使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
“我们”的荣誉
2018年度获评“嘉兴市先进集体”;2019年度获评“浙江省模范集体”;2020年度获评“嘉兴市文明单位”;2021年度获评“嘉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们”的全家福
“我们”的故事
水务“潮事儿”多
“水润潮城”是海宁市水务集团推出的党建品牌,它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将企业党建与发展浪潮深度融合,展现出民生国企的新形象。但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清水何以润潮城?海宁水务人活跃在各自岗位上,以肩挑背扛诠释“水”的坚守,写下“我们的故事”。
“接到电话,有故障要维修,赶紧出发”“系统反馈管网异常,需要派人去检查”……节奏紧凑是工作的主旋律。上午时分,党员胡敏成奔波在维修路上,他是长安水务营业所所长助理,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日常工作就是保障供排水,分管运维的方方面面。大到区域内供排水系统安全运行、供排水各类安全作业、管网现场施工安全等问题,小到设备检修,都属于他的职责范围,简言之,其实就是解决市民遇到的各种“用水麻烦”,这样的日子他一守就是10年。
和大多数人眼中的水务人一样,胡敏成属于“坚守一线、服务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像他一样的水务人分散在全市的水务基层岗上,如基石般顶在全市保障供排的最前线,不管是夏季高温,还是冬季严寒,他们从未缺席,值守着“水一样的坚韧”。虽然看着枯燥,但这几年“胡敏成”们共同干成了一件“潮事儿”。借着“大客户”走访、安装维修、应急抢修、管网运维、营业收费等工作,他们串珠成链将业务整合,打造了“30分钟服务圈”,基层营业所党支部也成了服务“前哨站”。这事儿,就挺“潮”!
水润泽万家,并不局限于日常用水,也包括广义范畴上的“水”。在大众视线之外,海宁水务也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为绿色低碳的大生态灌入“活源之水”。
“平时家里的生活垃圾,随便扔掉了太可惜,正确回收后就全是资源宝贝,分类起来并不难;这个智能回收柜,别看有这么些按键,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下午时分,在百合社区的“环浙里”智能回收柜旁,康源公司的工作人员郭耀飞正耐心地向社区居民普及知识,一边介绍可回收生活垃圾的分类,一边手把手演示起机器的操作。忙完了这一站,他们还要跑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等地,提供上门收运服务。
康源公司的再生资源业务起步于2019年,简单讲就是把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重新变为资源,其以“环浙里”智能回收柜为抓手,有效助力垃圾分类和美丽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共铺设智能回收柜210台,建成1500平方米的丁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众所周知,资源回收最终还是靠账本说话,只有算得通方能可持续。对此,康源公司的水务人,既针对再生资源前端回收价格,出台了价格管理制度,又针对终端销售出台了入围库管理和终端销售比价制度。双管齐下,让生态账变得敞亮,2023年全市再生资源年回收量达到了2735吨。
分类手一抬,省下资源还青山。这枚生态“军功章”里,底色是鲜艳的红。康源公司党支部有7名党员,他们日常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着力点,深入社区征询社情民意,广泛普及智能柜使用指导服务,并从智能回收体系的使用端和回收端双向发力,让“资源循环手拉手”的“潮理念”变得深入人心。
水润潮城,人亦如水,唯有根深叶茂,才能源远流长。要让一滴水浸润几代人,靠的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水滴石穿……为了让水务精神传承有序、激发年轻人干事创业积极性,水务集团发力打造“三支队伍”,每年开展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等培训,组织各类比武竞赛,不断深化“工匠”“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培养,同时还打开向上通道,在“薪酬积分制晋档晋级”的激励下,年轻人干事创业激情澎湃。
“90后”舒鼎就是最好的例证,初入集团时他是名“职场小白”,职务是中控调度员。在团队熏陶和个人努力下,短短几年间,他参与完成了121座污水泵站远程监控柜安装,牵头负责新版污水泵站监控系统开发测试,还对12座主要泵站进行发电机远程自控改造,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由于突出的业务能力,他先后获评海宁市及嘉兴市的“青年工匠”。
一滴水映出万千象。有人在基层坚守,几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饴;有人在后方耕耘,为子孙后人绿荫默默“开路栽树”;而在水与水之间,一代代水务人深耕在各自岗位上,相互浸润、汇涌成潮,谱写出各自的“潮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