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镜头看"向往的村庄"

2024年12月08日 12:00:00 来源: 央广网客户端 作者: 俞烨 张芯蕊 张丽红

  望山见水,乡愁自在。12月7日,令人向往的村庄——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揭幕。

  取之乡村,又归于乡村。一幅幅生动无比的摄影画面,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穿插”在一片金色稻田,让人文乡村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

俯瞰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唐严 摄)

  取之乡村

  自今年7月底正式启动以来,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以“导师+摄影主理人+队员+村民”四手联弹的方式进行创作,组织了全省百余位摄影师组成11支摄影战队深入11个设区市的11个村庄,和村民接力摄录、展现新时代浙江乡村的新风貌。

  不仅如此,活动还面向大众征集11个村庄的优秀摄影作品,用百姓视角记录田间地头热辣滚烫的人文故事。

  经过3个多月的跟踪拍摄,11支战队共创作完成257件(组)专题摄影作品1700余幅照片,面向大众共征集到2000余幅摄影作品。通过乡村叙事、纪实摄影的方式,照片不仅呈现乡村的自然风光,更透过对村民日常生活的捕捉,展现了深刻的人文情怀。

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现场(唐严 摄)

  “在走进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之前,我对人文乡村的了解并不深入。”本次活动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战队主理人、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王原平在活动现场分享道,起初自己以为,墅丰村的人文改造只是通过在建筑、街道上画漫画来简单地改造外貌,除了美观还有其他用处吗?

  在深入乡村3个月后,王原平发现,漫画不仅是艺术表达方式,还可以成为IP、成为业态。以丰子恺漫画为特色,墅丰村逐渐衍生了民宿、染房、书院、画校、咖啡馆等多重业态,它们之间完美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我理解的人文乡村,就是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王原平说,作为摄影教师,能够走出校园,用镜头记录下乡村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文乡村最美好的模样。

 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参观(唐严 摄)

  归于乡村

  走进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几列静卧的退役火车,集空间站、宇宙飞船、农田于一体的太空农业体验中心,古朴典雅的宁波家风馆和中国(海曙)御史文化陈列馆……各色景观,散落村间。

  本次展览的承办地——茂新村,本身就是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真实案例。

  山水普通、区位一般,没有“先天优势”的小乡村,在深挖农耕文化、廉洁文化与御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一系列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文化项目。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游览。

展览在一片金色稻田(唐严 摄)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有三大展区十大主题板块。其中,视频和手工书文献区里播放着11个战队为每个村精心拍摄的村庄专题片,以及三个月来战队成员们的摄影日记、手工书等;草坪展区以海洋波浪线条为造型,呈现了“咱村首张全村福”“文化特派员和Ta的朋友们”“一纸证书读懂乡村变化”“种文化‘今天我开课’”等专题作品;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稻田展区,精选的数十张大幅美图在金灿灿稻谷的映衬下吸引了村民游客纷纷打卡拍照。这些摄影作品用影像的力量向我们诉说浙江乡村新旧变化、历史底蕴、人文活力的生动故事,展示浙江人文乡村之变、之美。

 “人文乡村成长计划”发起(唐严 摄)

  “摄影的记录方式不仅真实,而且自然。这次摄影活动我们鼓励和引导各战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凸显每一个乡村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建设特色。”摄影马拉松导师代表,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二级教授胡晓阳说,活动通过深入观察与调查挖掘,以高质量的摄影艺术创作,讲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浙江故事。

  据胡晓阳介绍,摄影师和村民的联动还将持续。在当天的揭幕仪式上,“人文乡村摄影课堂”授牌仪式也同步举办,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和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将在11个村设置“人文乡村摄影课堂”,定期到村里组织讲课活动。同时,现场还发起了“人文乡村成长计划”,意在以今年的活动为基础,多地多部门继续协作,全社会共谋振兴之举,共建“人文乡村”,共享“大美浙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本次展览时间将持续到12月14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参观。

 

责任编辑: 蓝珊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