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居处有高迁
神仙居处有高迁
2024年06月05日 11:32:56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台文轩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90年代初,当之江大地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焕然新生,古老的高迁古村如同众多村落一样渐生落寞,房屋失修,青壮年进城,传统淡化,斑驳的院墙熬过了百年的风雨,却抵挡不住无人的寂寥。面对近年一些古村落的衰落消失,冯骥才先生满怀忧虑地大声疾呼加强保护。
台州市仙居县这座始建于元代的高迁古村,跌跌撞撞越过时间的洪流,用自己的探索与尝试,向人们讲述着这片土地历久弥新、勇敢奔富的故事。
高迁古民居夜景 李建伟 摄
人往高迁走
高迁古村,位于神仙居山脚下,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相传明朝末年,仙居县白塔镇吴氏族人有一对兄弟夜间梦见一位仙人,这位仙人指点说,他们所居住的高迁村南面,天上七星环月,地下龙脉健旺,是五谷丰登、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兄弟俩同时做了相同的梦,便深信不疑,于是两兄弟在此兴土木、建楼宇、造田园,形成村落。
古村原名高阡,意为阡陌纵横,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因地势较高,“人往高处走”有高升迁禧之意,故改名为“高迁”,有着“高升迁禧”的吉祥寓意。
千百年间,吴氏一族繁衍生息,秉承“耕读传家,文武并举”传统,文脉兴盛。
由唐历五代及宋元明清,其间甲第相承,簪缨相继,登科入仕,不胜枚举。千百年来人才辈出,历代有科举功名者达425人,其中进士就有60人。曾涌现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历史名人。
高迁古村冬日航拍 徐小凤 摄
愿在高迁存
背靠“仙山”,古村又有着怎样的特色?
高迁古村是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村落格局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共计27座,总面积大约35公顷。这是一处江南较少见的古民居集合地,始建于元代,几经变迁,却依然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貌。
高迁的建筑配得上歌德所言的“凝固的音乐”,颇有意境和智慧,整个古村落规模宏大,村内保留有历史建筑110余处,至今文风蔚然,熠熠生辉。
精美的建筑装饰是高迁古村的看点之一,窗户棂子、门楼上的砖石雕,梁柱和门窗上的木雕,每一处纹饰都有寓意、有故事。
而在高迁古村,古建筑带来的思考,不仅局限于这些雕栏画栋背后的寓意,新德堂、折桂堂、省身堂、慎德堂、日新堂……每一座古宅的名字,也都透露着家族的文化传承。
从高空俯视,古村有着北斗七星位置排列的七星塘,这般设计又寄托了先祖怎样的愿景?
入村即可见一方水塘,台门松林映衬,幽静古朴的意境扑面而来。村落中央有一月鹿河,小河形如弯月,有月满盈之寓意,故取名月鹿河。以月鹿河为界,古村被划分为上屋村和下屋村,又以月鹿河和商业街为基准,村落基本呈近似放射型的布局。
村庄自构筑初始便对应天象和风水,为营造“山为丁水为财”的理想风水格局,高迁村先祖建设七星塘、七星墩,以对应天上“北斗七星”布局,以求天上人间,福满万代,高迁又称“北斗七星村”。
据吴氏家谱记载,此地有遥岭列翠,近水拖蓝,又有七星拱月,环绕村北,碧玉葱葱,地气佳也。建筑的精巧布局设计凝聚了吴氏先祖的智慧和对后人的美好祝愿。
高迁古民居群 李建伟 摄
复兴在高迁
无声岁月留下了村落嬗变的点点斑驳,如何守护这座古老的村庄,守住高迁人的乡愁记忆?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迁古村以“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为路径,大力推动古建筑群修缮保护,十余年时间里,“七星塘”“古戏台”“高迁老街”以及13座明清年间仿太和殿样式建成的古宅院,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环神仙居大花园示范带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古村的复兴如何得以既保留村子的根,又繁衍时代的苗?高迁古村娓娓道来。
在时代发展中探寻。在微凉秋风里捧一杯古村特色咖啡,在老房子里晒太阳喝茶,自助烧烤吃过瘾……古村建立了高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引领全村农家乐、民宿集聚发展。以多种方式让古村业态时髦起来。
移步皆是景,驻足即文章。
谁不想拥有一方小院品四季烟火,于是高迁古院落便向全球招募院长活动,邀请人们共同探寻高迁文化、品味高迁记忆、实现乡愁梦想。
在文化项目中汲取。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资源引入妙禾康养中心、寻仙记森林夜游、新吉奥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已火爆出圈。
今年又吸引了专业团队来投资,斥资1.1亿元打造“灵境·高迁”文旅项目,特色民宿、国潮集市、数字游民公社、创艺部落、非遗体验、休闲养生六大业态相继落地。
高迁古村周边文旅配套 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数字时代中新生。网络空间大容量、多媒体、超文本、跨时空传播的特征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空间,但该如何把村落信息汇集起来,对古村做出多维度、历时性数字化存储与展示却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高迁村作为台州市档案局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的试点村,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开展“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研究”课题,历时整整三年时间完成了对高迁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和总体资源建设,最终完成了高迁古村数字资源库建设与高迁古村数字记忆门户网站搭建工作等一系列成果。
在非遗传承中挖掘。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除单灯被专家誉为“中华一绝”外,它的组灯更加富丽堂皇,奇妙绝伦。
高迁村的长旗灯就是仙居无骨花灯之集锦,曾参加台州市首届元宵灯会展被评为特别奖。每年,高迁人将花灯组合起来闹元宵,在活动中联系乡邻情谊,为新的一年祈福。
在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以及针刺无骨花灯、长旗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古村引进汉青染坊、柴叶茶等商业项目,利用市场力量使古村落文化与现代商贸相结合,做活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文章。
高迁村文化礼堂开展针刺无骨花灯研学活动 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春节期间,高迁古村接待游客3万余人,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门口靠着文旅发展就能致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高迁带着传统文化的眷恋与自信,以多年的坚守换来了古村的精彩蝶变,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