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特派员的进村“三记”

2024年10月16日 17:52:26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 作者: 刘军国

2024年4月,浙江省启动文化特派员工作,全省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陆续奔赴基层一线,他们都是由省委宣传部重点面向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机关、高校和各类协会(学会、团体)选拔的优秀人才,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苏秀书派驻宁波余姚低塘街道,重点指导历山村文化工作,目前已经过去近5个月时间,来看看这位小苏特派员的“三记”。

文化特派员苏秀书(中)

跑村记

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开展工作,因为没有十分熟悉,苏秀书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重视调查研究,提出跑村要跑遍、跑深、跑透,尤其重视“跑透”,所以,从5月13日报到后,他开启了3个多月的“跑村记”。

调研走访。

在孝德文化长廊里,他与老人们聊天拉家常,认真记录村民讲的内容。村里的戏曲队长严忠根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穿,缺优质的文化服务,我们每周末组织练习唱越剧,非常需要有专业越剧老师指导唱段。”在历山老街,居住在沿河老街上的张世杰一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讲述曾经商贸兴盛的老街历史,这里有村里的记忆。张家是四世同堂,张世杰虽已70多岁,但仍写得一手好字,“在听张老伯谈吐清晰地讲述历山老街以前的故事时,我意识到他们一家正是历山村孝德文化的具象载体,而这样的人家还需多多发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历山村来承载发扬绵长厚重的孝德文化。”苏秀书说。

在村民家中,村民严幼青是村里幼儿园老师,她希望村里的青少年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尤其是暑假,需要小朋友想去且能呆得住的地方。村民退休老人徐勇说村里老人较多,希望村里能有一所老年大学,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年轻人。在企业走访中,某食品公司总经理卢建林提到企业员工的文化工作:“企业平时较多精力注重生产,如果员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让他们更多幸福感和归属感,需要街道和村里多多策划组织。”

“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近3个月的跑村时间里,苏秀书用心倾听村民的心声,走遍村里5个片区,走进历山文化公园、历山老街、村民家中和企业,共调查谈话50余位村民,收集汇总25条文化类意见建议。

谋划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苏秀书深知文化工作是“慢工出细活”,不追求“一时热闹”、“昙花一现”,虚功要实做,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历山村文化事业。

开展舜耕小学“文化导师”工作。

科学谋划,描绘蓝图。苏秀书系统梳理历山村丰厚渊远的历史文脉,培育“舜耕历山”孝德文化品牌,打造历山孝文化金名片,具体是发挥历山村六大优势,开展六大方面工作。一是发挥人文优势,编撰村志村史。系统梳理历山村丰厚渊远的历史文脉,编撰村史或村志。二是发挥创新优势,盘活现有资源。开展舜耕小学“文化导师”工作,组建“榕树下·孝德宣讲团”。三是发挥品牌优势,激活文化基因。实施“虞舜传说”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开展虞舜主题文化活动,寻找“历山孝德”典型,打造历山孝文化金名片。四是发挥阵地优势,迭代升级公园。打造历山文化公园2.0版本,迭代升级“三馆一廊一堂”,建设乡村博物馆和老年学堂,开展广场舞大家跳、戏曲大家唱、周末书法大家练、非遗美食大家品、我陪孩子读经典等文化活动。五是发挥遗产优势,保护历山老街。加大对历山老街等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保护力度,丰富孝德元素,提升村民文化感知度。六是发挥地理优势,培育共富载体。挖掘历山杨梅等农业文化,生产孝德文化特色农产品,打造“我们的村礼”品牌,培育农游一体的乡村共富载体。

地瓜记

为进一步培育弘扬“孝德文化”的理念,苏绣书提出“文化+”、“文化皆可融”和“跳出文化发展文化”的理念,联系医疗、教育和公安等系统资源,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协调资源为村民服务。

例如“文化+医疗”,他将联系省级医疗卫生健康专家,将“孝德文化健康车”开进历山村,以文艺表演、理论宣讲和义诊服务等形式相结合,为村民表演文艺,为病情精准把脉;“文化+教育”,近期苏秀书受聘为余姚低塘街道舜耕小学文化导师,为学生授第一堂课《文化自信与丝路文化》,这是进校园的理论宣讲,关注村里的“一老一小”,今后他将协调杭甬两地资源,开展“丝路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文博场馆,体验非遗蚕桑丝织技术。“文化+公安”,联系街道派出所力量,成立村孝德调解室,大力宣传孝德村风,让邻里纠纷、企业劳资纠纷等调解注入文化润心的力量,坚持矛盾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村里的矛盾解决更具有温暖人情味和家庭氛围感。

开展文化活动。

关于走出去。2024年8月,苏秀书和低塘街道及历山村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一同赴绍兴市上虞区开展孝德文化走亲活动,重点参观了中华孝德园、大舜庙和曹娥庙等孝德主题文化阵地,并到孝德文化研究会交流学习孝德文化建设经验,拓宽了虞舜孝德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关于请进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9月23日,苏秀书邀请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两位国家二级越剧演员到村里指导村戏曲队。村里已经退休的许小戎和芦琴花是村戏曲队的“台柱子”,唱戏是她们一直以来的爱好和梦想,现在有专业老师指导,他们上台表演越来越自信了。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创新探索,只有找准群众文化的需求点,探索农村文化机制的创新点,打通文化供给矛盾的连接点,做好农村“文化+”的融合点,才能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向奔“富”,让乡村更加和和美美。

责任编辑: 蓝珊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