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村歌,唱活一座城

2017年01月04日 10:15:1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徐淑丹

  村歌唱出美丽乡村

  记者:有没有想到,村歌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品牌,被老百姓唱得如此响亮、动情?

  汪黎云:说实话,没想到。过去说不看江郎山就不算来江山,现在说不听唱村歌就不算来江山。用我们市委书记吕跃龙的话说,村歌唱响了幸福江山,唱出了特色江山,更唱活了江山这座城!

  记者:您认为,村歌给江山带来了什么?

  汪黎云:先说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事,村歌《碗窑美》是由碗窑乡姑娘祝云英演唱的,自娱自乐大家觉得还过得去,但后来上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唱的时候,有人对她的舞台形象有所担忧:这样一个农村姑娘,能展现出江山的美吗?我觉得,只有村民才能唱出村歌的乐趣和活力。事实证明,这是对的,《碗窑美》不仅唱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也唱进了2017年全国乡村春节晚会,祝云英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她让江山的农民们看到,泥腿子也能出彩!

  村歌给江山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最直接的是让我们农民实现了从种文化到秀文化的华丽转身,让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而在唱响村歌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村风、民风慢慢变好了,打牌、赌博的现象基本绝迹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当然,村歌也大大提升了江山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助力着农民创业致富。2016年,江山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95.9万人次,实现收入近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和45.6%。

  记者:那么江山是如何把村歌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成为留住乡愁的有效载体?

  汪黎云:江山市委、市政府以内外兼修为目标,以“建一座礼堂,唱一首村歌”为载体,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写进村歌,并通过编撰“千村故事”、建立“千村档案”,传承和推广民俗特色活动,复垦乡土记忆,增添文化内涵。

  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做好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在大陈村建立江山村歌馆,各文化礼堂建设村都将本村特色和乡风风俗写入村歌,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是搭好农村文化的展示平台。2016年,我们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通知》,对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特别是村歌创唱做了细致的要求,还搭建各种展示平台,让村民唱得信心满满、自豪满满,美丽乡村建设自然水到渠成。三是建好美丽乡村村歌线。在全市近200首村歌的基础上,我们将大陈村、赵家村、江郎山村、清漾村、浔里村等几个村子串点成线成为美丽乡村村歌线,让游客体验江山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感受满满的乡愁记忆。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李治本摄(中国乡村好声音·江山市文化礼堂村歌演唱会).jpg

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多措并举让村歌唱得更响亮

  记者:以后怎样持续激发村歌文化的内生动力?

  汪黎云: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持续推动村歌创唱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创作的深入,注重挖掘每个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江山村歌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性竞争氛围。其次是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拉之能唱,又唱得响亮”;另一方面要扩大队伍,鼓励引导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让更多的泥腿子敢于上台,乐于上台。还有要继续开展各类形式的村歌活动,进一步让村歌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

  二是做好结合文章,持续激发内生活力。以村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村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把文明悄悄“种”进农民的心里;充分发挥村歌的品牌效应,以村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