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2016年11月15日 15:17:51 浏览量: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辽宁日报记者

  编者的话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指出,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判断,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邓纯东。

  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八个坚持”,第一个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什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放在首位?与不忘初心有什么关联?

  邓纯东: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在“八个坚持”的第一个提出,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于党的建设伟大事业,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是管总的、最具根本性意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从历史来看,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尽苦难,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的思想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后,中国革命才开始旧貌换新颜。

  从现实来看,今天我们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特点的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削弱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甚至会使整个国家、民族、人民付出惨重代价。

  事实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觉选择,既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基本保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党、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记者:今天,谈论马克思主义存在语境的变化。随着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社会环境对信仰的冲淡,一些普通群众包括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可能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远,“马克思主义”仿佛被抽掉了具体内容,成为一个大而无当的“空壳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如何破解这一现实困境?

  邓纯东:你们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的确,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是我们党内包括党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个现象的出现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包括相当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形成的误解;国内外多种势力总是贬损、攻击、抹黑这个理论;时代和环境变化,包括苏东社会主义失败,人们对此缺乏科学分析而产生简单片面的认识、看法等。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经过人类社会演变,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看,从当代世界面对的难题看,马克思主义一直是被实践检验而证明的科学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

  从今天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首要的、基本的体现就是,马克思主义为观察和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提供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认为,要想有效破解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这一现实难题,非常需要加以教育、引导,一个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入脑、入心。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经验,总结好的做法、好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永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有人认为,当今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解释力了。但事实恰恰相反,无论一些人如何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自动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依然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迫切的实践需要。

  我国的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的实践,仍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就越多,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无法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方向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在它向前继续迈进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将指导和伴随它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