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重塑现代慈善的观念与价值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2016年09月01日 11:25:1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欢

  9月1日,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正式施行,为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慈善法》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将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就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记者:有人说,《慈善法》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影响深远。在您看来,《慈善法》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郑功成:《慈善法》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慈善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法,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慈善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依据与规制,而且重塑了现代慈善的观念与价值,可视为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是开启中国善时代的金钥匙。

  强调《慈善法》是我国步入现代慈善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是因为其充分体现了公益、平等、专业、规范、大众化等现代慈善的原则,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制。通过《慈善法》来全面确立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属性、功能、制度框架与运行规制,就是要让中国的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这正是立法的重大意义所在。

  记者:作为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公益慈善领域的基本法,《慈善法》对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在您看来,它有哪些亮点?

  郑功成:由于立法过程充分听取了慈善业界、学界等社会各界的意见,还充分吸收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慈善法》被公认为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法律。

  首先,《慈善法》明确了大慈善的概念,既包括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领域的公益行动,又将促进科教文卫体育发展、保护环境等活动在内的公益活动纳入其中,大大拓宽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各界与社会成员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创造了条件,符合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确立了慈善组织直接登记认定制度,消除了束缚慈善组织发展的桎梏。其次,《慈善法》明确了慈善募捐的主体与方式,对网络募捐给予了恰当的规制,为确保募捐行为的健康有序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慈善捐赠的标的与捐赠方式,将股权捐赠、房屋捐赠、知识产权捐赠等纳入捐赠标的范畴,为扫除妨碍新型捐赠物捐赠的政策障碍创造了条件。

  同时,《慈善法》中专章规定慈善信托,真正开启了有利于家族慈善信托发展的大门。规范了慈善组织财产使用管理,规定了慈善组织与慈善项目可能出现的剩余财产的法定去向,从而为更好地用好慈善财产提供了依据。将慈善服务单独列章规范,指明了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此外,《慈善法》明确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土地优惠政策等等,这标志着国家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力度将持续加强。明确了民政部门主管职责,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法律责任规范。

  当然,《慈善法》的实际贡献还不止这些,但上述贡献解决了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基本上扫清了原来阻滞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障碍,亦对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记者:在您看来,《慈善法》的实施,将为普通群众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郑功成:首先,《慈善法》弘扬乐善好施的文化传统,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这有利于引领人心向善。其次,《慈善法》扫清了影响或者妨碍人们行善的制度障碍,畅通了人人皆可行善的途径,为普通群众参与慈善创造了条件。《慈善法》还明确了参与慈善的行为规范,能够有效指引普通群众参与慈善事业。

  《慈善法》为公众评判慈善组织与慈善行为提供了法定的标尺,同时,《慈善法》还将强化公众参与慈善的理性,这种理性会使参与慈善成为一种信仰,这将是慈善事业可以获得永续发展的恒动力。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1日 07版)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