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依靠群众力量推动城市进步

对话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
2016年06月16日 17:58: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方超

xc1308a052.jpg

  去年,一部《温州一家人》火遍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对温州人的商业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地处浙南,群山环伺的地方,有的是胸怀天下的眼界,出的是遍布全球的温商。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温州精神”,那你就错了!

  红日亭里施粥的老人们,明眸工程和世界微笑联盟仁心仁术的成员,动车事故里奔赴现场救人、涌向血站献血的市民,千里送上救命血的大学生毛陈冰,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舍身救下两名孩童的新温州人李学生……温州人的爱心,不输于他们在商业上的执着。

  不仅如此,近年来,温州市积极打造以市民监督团、市民宣讲团、市民文艺团、市民义工团这“四大团”为核心的“市民系列”,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文明创建乃至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来。而政府也以此为抓手,着重建设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

  一场政府搭台,群众唱主角的“大戏”已经上演,其背后,是温州重文重商的深刻内涵。


  改“政府推动、群众配合”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记者:往往城市建设以政府推动,群众配合较多,温州以“四大团”为主的“市民系列”,却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胡剑谨:近年来,在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感觉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显的问题日渐突出,比如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取向更加多元、意识形态更加多变、生活方式更加多样、思想领域更加活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仍显保守、陈旧,特别是单一灌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心理结合不够密切,没有贴近群众生活;网络科学技术的发达,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自主选择信息的途径和范围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被削弱。

  因此,我们改变传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政府推动、群众配合”的方式,大力提倡“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积极发动市民力量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比如我们组织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熟悉群众心理、会讲“群众话”的宣讲员成立市民宣讲团,确保群众想听什么我们都有人能够讲,在内容上可以对上群众的“口味”;而市民监督团则很好地实现了“新闻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记者:能简单讲讲“四大团”中每个团设立的主旨吗?

  胡剑谨:市民监督团旨在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督查合力,推动解决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市民宣讲团旨在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不断提高理论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市民艺术团旨在以艺术为纽带,挖掘草根明星,开展文艺活动,倾力打造民间文艺精英才艺展示平台,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温州市民乐享艺术、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

  市民义工团旨在改变温州义工组织“松、散、小”的现状,引领义工组织规范化发展,激发城市温暖情怀,吸引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温州人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

  记者:这些团的一个共通点,就是通过群众“身边人”的参与、影响来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那么这反过来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有什么推进吗?

  胡剑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我认为要着重建设“三个政府”,即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温州组建“市民系列”团队在这三方面应该说都做了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要从过去的无限政府、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但政府出的社会地带要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接手,否则容易产生真空地带,导致潜规则滋生。“市民系列”中的“四大团”在监督、理论宣讲、基层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原先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责,并且由于“四大团”成员来自群众、熟悉群众,因此有些工作甚至比我们政府还要好。

  现代政府更强调服务功能,组建“市民系列”团队的理念和做法很好地倒逼政府做好“四大团”的组织、管理、保障等服务工作,而具体性的事务工作则完全交由监督员、宣讲员等“四大团”成员去完成。

  “市民系列”在“廉洁政府”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自身作风的改进上,一方面,通过市民监督,市委市政府看到了民意、听到了民意、吸纳了民意、响应了民意,很好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另一方面,像市民义工团本身很多团员就是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这种自发性的义工活动,对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服务型公务员的角色。

  记者:以市民监督团为例,它除了监督群众中的不文明现象外,对政府的监督如何体现呢?政府又如何应对呢?

  胡剑谨:市民监督团以群众关注的政府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市民、媒体联动,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跟踪督查。

  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现在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市民监督团是市委、市政府沟通民意的平台。一方面,市民监督团是政情民意的“联络员”。通过这个平台,倾听民情、吸纳民意,有助于决策更加贴近民意、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市民监督团是推动工作的“宣传员”。政情公开和民意表达的有机结合,让更多市民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工作。

  记者:还有市民宣讲团、市民艺术团、市民义工团,都是通过群众来教育、感化群众,在此过程中,政府如何来体现它的主导作用呢?

  胡剑谨:在市民宣讲团、市民艺术团、市民义工团教育群众、感化群众的过程中,我们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管理。“市民系列”团队都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相关处室负责组织协调。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如市民宣讲团制定了《温州市市民宣讲团管理办法》和《市民宣讲团工作手册》。

  二是明确导向。宣传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管部门,更要确保开展的活动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比如在市民宣讲过程中,我们根据群众的需求来确定宣讲内容,定期向群众提供宣讲菜单让群众“点菜”,包括政策解读、文化发展、热点问题、环境保护、健康养生等各个方面。

  三是培育典型。对工作中涌现出的明星成员,我们往往要组织市级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一方面激发成员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市民系列”团队;另一方面,通过榜样的力量,集聚温州发展的正能量。

  四是资金支持。我们为“市民系列”团队运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比如市民艺术团的排演、演出和运作都由市财政予以保障。

  培养更多的“民间宣传部长”

  记者:您曾经把市民宣讲员称为“民间宣传部长”,这是一种定位还是一种预期呢?

  胡剑谨:我想,这既是一种定位,也是一种预期。我们的市民宣讲员从群众中来,就应该到群众中去,要不拘场所、不拘时间、不拘对象、不拘语言、不拘形式、不拘人数,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喜欢的形式、喜欢的内容开展宣讲,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通过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想方设法让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了有影响、有触动,不断扩大我们理论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记者:能够成为宣讲员,应该说是需要一定的素养的,市民宣讲团在队伍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什么创新做法吗?

  胡剑谨:宣传工作理念的上,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的宣教模式,发动市民力量,力争做到“百姓讲、百姓听、圆百姓梦”。

  在队伍管理模式上我们按照市级指导、县级管理、镇(街)组团、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原则,建立“1+X”管理模式,“1”即市本级组建总团,由市委宣传部主管;“X”即各县(市、区)组建分团,由县(市、区)委宣传部主管。

  在考核奖惩机制上市民宣讲员实行聘任制,聘期2年,年终进行考核评价,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予以解聘。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群众反响较好、深受百姓欢迎的市民宣讲员,予以一定的奖励。

  在培训交流机制上按照计划分批分层对市民宣讲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专业知识、宣讲技巧、服务理念等。

  草根性、公益性、稳定性

  记者:与其他地方的群众文艺团队相比,温州的“市民艺术团”有什么特点?

  胡剑谨:温州的市民艺术团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草根性。艺术团的成员全部是通过海选,在民间文艺人才中招募而来。二是公益性。温州市民艺术团是经过民政部门登记许可的非赢利性民办非企业机构,艺术团的演出都是志愿的、公益的。三是稳定性。艺术团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演出服务对象、演出场地。特别是文化礼堂的建设为市民艺术团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记者:在这样一个以“商业精神”出名的地方,艺术团在文艺人才的招收上能得到广泛的响应吗?

  胡剑谨:温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近年来,温州文学、书法、合唱、戏曲、舞蹈等艺术门类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拥有了一定知名度,被外界称为“文学的温州现象”、“书法的温州现象”、“合唱的温州现象”和“戏曲的温州现象”,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创作产生了一大批的文艺精品,为市民艺术团的成立提供了深厚的人才、作品等方面的保障。

  此次市民艺术团成员招募得到了基层群众热烈而广泛的响应,短短的一个星期,报名的民间文艺人才就有750多名,门类也很丰富,有戏曲、合唱、舞蹈、曲艺、朗诵、声乐、杂技魔术、时装表演、武术等,体现出温州广大文艺志愿者献身草根艺术、热情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也反映了温州人骨子里重文重商的血脉传统。

  “市民系列”的模式可以在其他领域灵活运用

  记者:到目前为止,“市民系列”团队建设有什么困难或者问题吗?

  胡剑谨:首先是人员的有序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市民系列”团队有近万人。庞大的队伍,思想也必定多元,如何做好人员管理和培训,如何去芜存菁,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次是软硬件的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伴随着“市民系列”团队的发展,相关活动领域越发拓展,需要更多专业技能的支持。比如市民监督团既需要平民视角,也需要专家观点,所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另一方面,团队建设正规化,对办公场地、排练场所、经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三是做大做强品牌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市民系列”作为温州市委宣传部发动民间力量,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举措,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但毕竟还是个新生事物,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品牌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记者:下一步,温州在“市民系列”的打造上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胡剑谨:下一步,在“市民系列”的打造上,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要在机制完善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对“市民系列”团队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例如,对每一位成员要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制作统一的证件和LOGO,制定严密的活动程序,防止出现有损团队声誉和形象的行为。

  要在品牌提升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市民系列”理论研究,总结和提炼温州“市民系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加大宣传报道,全面推广温州“市民系列”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之成为温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品牌。

  要在领域拓展上下功夫。“市民系列”作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发动市民力量,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模式可以在其他领域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在舆论引导方面,我们可以建立“市民网评员”队伍等等,不断扩大“市民系列”的覆盖面,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责任编辑:张路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