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联盟,赋美百县
村晚联盟,赋美百县
2023年09月18日 17:42:15 来源: 作者: 黄舒妍
丽水是“乡村春晚”(简称“村晚”)的发源地,最早是1981年庆元县的“月山春晚”。经过43年传承创新、特色发展的丽水村晚,已成为全国乡村“过年文化样本”,延伸到全国552个县6.9万多个乡村。以丽水为轴,全国联动、全球逐步参与的村晚习俗,成为展示乡愁、传递乡乐、演绎乡趣的文化狂欢。
近年来,丽水不断扩大乡村春晚品牌IP影响力,推动“春晚”单向效益向“村晚”多元效能升级转变。今年1月,全国村晚联盟大会与“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在丽水牵手,并发布上线“村晚梦剧场”数字化应用;5月,丽水成为2023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成果总结活动的全国主会场。通过“村晚联盟”示范建设,引领乡村文化美育。
文艺“赋值”
规模化催生专业化
创新推出村晚山宴、村晚山路、村晚山货、村晚山歌等四个“村晚山字号”生活IP,以“百村联建、百县联盟、百企联推、百业联产”四联模式推动春晚变村晚。将“乡村春晚”建设与乡村村落保护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相结合,丽水市本级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保障资金,推动“村晚”节目内容创新、“村晚”举办地环境提升,实现上下联建、全民共享。
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政府送资金、送服务、送培训等“三送”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配餐式”到“菜单式”再到“定制式”转变,实现“我的村晚我做主”。截至目前,丽水市已实现65%的乡村自办“乡村春晚”,数量也从2013年的113台增长至现在的1190台,形成1.1万个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格局,建成“村晚梦剧场”示范点9个,创成景宁“百村闹春”、云和“非遗春晚”、缙云“豫剧春晚”等一县一品,“春晚红利”高达20亿元!
以“乡村振兴 文化引领”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在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启动 丽轩 供图
人才“赋智”
专业化提升品质化
启动“乡村春晚”乡村文化百名帮扶骨干、百名村晚导演、百名村晚主持、百名村晚民星等“四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组织文艺骨干与百村结对帮扶,以乡镇文化站为载体,培训吸收骨干、组建专业队伍备战“乡村春晚”。同时,将“月山村晚”作为乡村自办文化样本,每年举办1至2期“民星”培训班,通过名家指导、观摩见学等,全面加强乡村文艺骨干队伍建设。目前,丽水全市已培育各类村晚队伍1860多支,村晚民星、导演、主持等人才1600余名。
在此基础上,从“村晚”发展现状、“村晚”经济、“村晚”对满足文化“四权”、促进乡村礼治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丽水全市的“村晚”情况进行理论梳理,形成《丽水“乡村春晚”文化现象保护利用与发展价值初探》《对农民自办文化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乡村春晚”为例》等120万多字的研究成果。今年以来,依托地方院校和专业团队,实施“村晚”资源普查项目,最终形成“村晚”资源普查报告。
品牌“赋能”
品质化实现全域化
以打造国际范、中国味的文化品牌为目标,牵头设立“全国春晚总部”,带领15个联盟组委城市和512个联盟成员单位践行“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宣言”,“村晚”成为中国式过年的文化样本。目前,丽水市已经连续举办联盟会议7届。
立足“村晚”这一民间资源,让乡村艺术走出文化礼堂、走进田间地头。目前已发布全国首个市级村晚地方标准《乡村春晚建设规范》,起草《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规范》《村晚演艺指南》《村晚评价规范》,让“村晚”建设运行有标准、品牌管理有标准、评价环节有标准。2022年底,“丽水乡村春晚建设”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标准委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乡村治理体系类示范项目。
借力数字化改革,丽水开发上线全国首个“村晚”数字化应用——“村晚梦剧场”,建立丽水“村晚”的文化大数据平台,构建“村晚+”产业模式,植入民宿餐饮、生态农业、乡村工坊、文创产品、休闲体验、游学培训等新型业态,形成“村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村晚”新发展格局。2022年12月中旬上线以来,已联动552个全国村晚联盟成员单位,日均点击量50余次。以遂昌县湖山乡“村晚梦剧场”暨丽水首届摇滚昆曲音乐露营节为例,通过村晚共富营地体验、村晚露营山宴等方式,吸引400余名外地游客参加,带动当地农产品、民宿产品销售约20万元。
(作为单位:丽水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