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棵柳树缘何牵动中国新闻奖

2023年11月24日 16:15:30 来源: 作者: 张嘉琪

  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是如何“出炉”的?会创新、懂群众的新闻人是如何“炼成”的?在今年第33届中国新闻奖众多作品中,新闻专题报道《7棵柳树缘何牵动杭州一座城市的民意对话》以群众之关切、人文之关怀、思考之洞见突出重围,荣获二等奖,给出了新时代民生新闻守正创新的示范样本。记者对话主创团队代表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网科教文卫部主任徐文杰,以寻其“栽柳”之道。

  徐文杰在“全省新闻界庆祝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暨好记者好作品颁奖报告会”上发言

  厚积薄发,方能触类旁通

  “一则好的新闻作品并不是‘平地起高楼’闪现,而是在多年积累的创作机制上形成的,仰赖于团队的默契协作。”徐文杰说,“多领域、多维度的知识积淀与思维锻炼,让团队在新闻策划中能够更容易捕捉到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他告诉记者,关系到西湖的事情,再小也是百姓关注的大事。

  “七棵柳”事件,无疑是2022年杭州最受关注的社会舆论热点之一,其中折射出政府决策与民意互动之间的深层次关联。由新闻事件本身延伸出一系列对历史文化、社会治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延伸思考,其背后不仅是多维新闻要素和知识储备的有效调动,更是主流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喉舌作用的真切体现。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找信息不难,但重要的是你首先得知道要什么,这得益于平日的积累。用一种带有温度的视角,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讲他们所关切的事情,这非常重要。”徐文杰说。

  用心“栽柳”,才能行稳致远

  “关汉卿曾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对新闻作品的创作来说,需要我们用心谋划、及时跟进、全面布局,换言之,要‘有心栽柳’。”在主创团队看来,民生新闻的创新之道首先取决于视角,在于记者和团队花多大的心血去倾注。

  在“七棵柳”事件发生后,杭州网的专题报道便开始启动,组建跨部门的主创团队通力配合;舆情大数据部门第一时间监测并持续跟进研判事件的走向;景区、园文线口的记者奔赴现场捕捉一手资讯;与此同时,专题报道组立足民意互动,倾听各界声音、反馈社会关切;采编和美工人员通力合作,厘清事件脉络和报道层次,实现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的呈现。

  正是得益于长期的默契协作和较为成熟的创作机制,近年来杭州网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作品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并有2件作品被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最终“七棵柳”的专题报道斩获本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回归内容,且看细水长流

  今年正巧是徐文杰在杭州网工作的第十年,谈及此次获奖的感受,他直言:“其实并没有想到会获奖,因为我们本就没有带着功利心去做新闻。但获此殊荣,团队自然是非常开心的。”而每当专题报道结束,复盘便成了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回归内容,活用故事思维;重视民意互动并善用数据,转而赋能新闻作品;打通部门条块分割,组建专项创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磨练团队默契,这是一则优质新闻产生的重要基石。”徐文杰说,成绩的取得与杭州网这些年来在新媒体优质内容生产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做法密不可分。

  谈及对未来新闻工作的理解,徐文杰语气平和而真挚:“在杭州从事新闻是幸运的,新闻工作是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准确来说,我觉得新闻人就是在重复的日常中发现规律,并从中发掘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便是最有收获的地方。”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