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边督导员”眼里的文明之变

2023年08月29日 17:52:03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记者 郑雪 文/摄

  “王阿姨,您今天的垃圾分类很清爽。”“周大伯,今天您来倒垃圾呀,李阿姨不在家?”“小李师傅,最近一个人在家?看您这段时间倒的垃圾挺少的”……

  袁芳站在杭州市拱墅区普金家园垃圾分类点位上,熟练地与每位下楼倒垃圾的居民攀谈。这是她每天的工作,作为隶属拱宸桥街道管辖的环卫工人,她还有一个身份——“桶边督导员”,是垃圾分类志愿者,又是环卫政策的宣导员和监管员。

  袁芳在分类垃圾点位作业

从歧视到支持的转变

  袁芳今年45岁,从事环卫工作11年。“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能干些什么。2005年跟随丈夫到杭州后,就应聘当了环卫工人,干到现在。”袁芳告诉记者,后来孩子参加了工作,她也升级当了奶奶,家庭条件好起来了,她却舍不得放下这份工作了。袁芳笑着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上班也是锻炼身体。”

  袁芳说,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居民群众的不理解。“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比较难做。”袁芳说,环卫工作累点脏点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被歧视,被侮辱。“刚开始做桶边督导志愿者的时候,我每次检查居民丢的垃圾,都会被骂,有的说我多管闲事,有的直接说,他们都分好类了,还要我们干什么?”现在再谈工作中的困难,袁芳已经泰然多了。

  “最近这几年多好了,居民越来越理解我们,对我们工作也支持。”袁芳说,一年一年坚持下来后她发现,不仅自己所在城市变美了,所接触的人也变文明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居民下来倒垃圾,不仅不分类,你要是多跟他说几句,一言不合垃圾就直接往你身上扔了。现在虽然也有不分类的现象,但是只要你讲,她们会马上改正,也会跟我们道歉。基本第二次再来扔垃圾,都会分好类别了。”

  袁芳说,城市在变,居民的文明程度在变,这是支持她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最大动力。

提升督导员专业服务水平

  杭州市拱宸桥街道城管科副科长曹鲁军告诉记者,“桶边督导员”是志愿者队伍,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居民将垃圾正确投放。

  “他们每天早上4点半就要在垃圾桶边工作了,晚上也是要忙到6点半。”曹鲁军说,有些人认为他们太脏,有些人认为他们没文化,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没有本事,才会去从事这样的工作。这种偏见不仅对他们不公平,更是对他们的工作和付出的否定。

  虽然城市文明一直在提升,但是不理解环卫工人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会经常组织环卫工作座谈会,基本每周六定期举行,主要让大家坐在一起,谈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分享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这其实也是疏导他们的情绪。每天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宣泄口,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曹鲁军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质量,提高督导员队伍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指导,助力城市更新全面提升,他们还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员统一培训,通过“桶边督导”现场指导、邀请专业培训老师现场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督导员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 郑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