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崇贤战“疫”

2022年05月23日 17:57:36 来源: 作者: 俞宸亭

俞宸亭(右)和志愿者合影

  4月12日,我发表在“杭+新闻”客户端的《我见崇贤大安——城建作家俞宸亭亲历崇贤“战疫”》的文章已有超164万次的点击。有这么多人通过我的视角和文字,看到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抗疫的故事,隔着屏幕用点赞和评论为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加油鼓劲,让我倍感自豪。

  这篇文章其实写得很快,坐在电脑前,积蓄的情感通过笔尖顺畅地倾泻而出,两个多小时就码下了近六千字。文章发出后,钱江晚报、杭州之声、杭州作家等媒体都以各种形式进行了转载,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响。

  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不是一名专业的记者,而是一个写城市建设题材的作家。机缘巧合下,我与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结下了缘分。去年开始,我一直在调研崇贤街道美丽城镇建设情况,并且计划出版一本相关主题的书籍。

  原本,在崇贤街道历时半年的调研活动到今年4月已近尾声。然而,4月3日晚,崇贤街道大安村确诊一例新冠阳性;相隔一日,崇贤村又发生一例。所有人都劝我暂停下一步的细化采访,但我却心生了其他主意。

  6日清晨,我给街道党工委书记叶敏发了则微信:“叶书记,这几天由于疫情,我们的调研团队现场点对点的采访暂时停止。但我请愿再次深入崇贤街道再写一篇稿子,采访志愿者、党员、网格员等直接参加抗疫工作的同志,俞宸亭。”

  经过几轮线上协商,叶敏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和我的创作团队成员,深入抗疫前线,拍照片、拍视频,航拍、创作。我穿上了大白防护服、套上了红马甲,和抗疫前线的志愿者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我一直以“广场、现场、工场”为创作要求。身背各种摄影器材和数码设备的我行进在各个村和社区:采访的时候双眼紧盯被采访者,行走的时候不停发问、认真聆听。我想在这场大疫面前,充当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我记下了来自一线工作者的艰辛;记下医护工作者的“医者仁心”;记下街道工作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奉献,记下村社工作者日夜兼程的沉重;记下公安干警、城管、保安的忠诚守卫;记下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物资驰援;记下老百姓的心声……

  4月18日凌晨,迎来了大安村的解封。现场,“大白们”和“红马甲们”喊出了“崇贤必胜”!4月19日凌晨,我们又等到了崇贤村的解封。村里挂起了横幅,上面写着“我们解封了,崇贤好样的”。

  崇,即高远。贤,则通达。祝福崇贤大安。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疫战斗”中,作为一名作家,能为时代发声,为城市写作,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

  (作者系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杭州市作协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