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伟:骨木镶嵌,非遗华彩

2021年06月21日 14:21:28 来源: 作者: 通讯员 胡思琪

  人物名片:陈明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紫林坊艺术馆馆长,宁波市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紫林坊主,倾注一生

  宁波鄞州新城区有一座集江南水乡的雅致与现代时尚的简约于一体的灰色建筑,它是宁波首个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紫林坊,自2008年9月开馆至今,广受各界好评,逐渐成为宁波市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向,民间收藏与展示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它不仅是官方博物馆的必要补充,更鲜活地勾勒了人们的生活风貌,唤醒了沉睡的生活记忆,展示了完整的文化脉络……

  紫林坊的馆主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骨木镶嵌传承人陈明伟。馆内不仅展示着他多年来搜寻的清末、民国时期的骨木镶嵌老物件,还珍藏着他倾毕生心血领衔创作的百余件力作。

  守护传承,责无旁贷

  年轻人或许对于“骨木镶嵌”还十分陌生,事实上它是一门承载着悠久华夏文明的宁波传统工艺。曾几何时,骨木镶嵌在宁波有过一段相当辉煌而灿烂的过去,但面临时代洪流挟裹之下,难以避免地一度濒危。好在几经沧桑巨变穿越百年之后,风姿依旧,这离不开以陈明伟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

  自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陈明伟开展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和研究工作,不仅大量收集、整理、修补了各类散落于民间的骨木镶嵌老物件,还撰写了《宁波骨木镶嵌》专著,系统整理和介绍了骨木镶嵌的工艺流程、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面对前人的非凡造诣和杰出建树,守护和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陈明伟认为自己责无旁贷。

  工匠精神,敢于创新

  我们知道骨木镶嵌的制作过程极尽繁复,需经过选骨、清洗、沸煮、描画、雕刻、镶嵌等大大小小四五十道工序。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花费作者数十天甚至数月的时间,且制作时务必非常小心,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如果没有能将牛骨与木板镶嵌连接而不差毫厘的能力,如果没有能把雕刻精细度控制到头发丝般的能力,根本无法达到骨木镶嵌“天衣无缝,几同汉画”的审美要求。陈明伟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近乎强迫的专注意识,一件作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要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正因为如此,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骨木镶嵌的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狭窄,后继乏人。然而,“缺乏‘工匠精神’,想要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是绝无可能的。”

  敢于创新,是陈明伟坚守“工匠精神”的另一层内涵。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根据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让新科技、新技术嫁接到非遗中,创作了一批融传统工艺与当代时尚审美于一炉的《今夕何夕》骨木镶嵌箱包系列,使作品在不失传统精神的基础上,更能贴近当代的生活,实用性、当代感和艺术性兼具,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实现了非遗创造性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非遗往往渗透着一股浓厚的书卷之气。陈明伟深知非遗的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锤炼,更需要文心与匠心在制作过程中相遇相融,在其中铺设出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与工匠艺人之间互动频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陈明伟说,匠人的工艺需要文人的参与来升华,文人的意趣又需要通过匠人的技艺得以实现。“未来只有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人文性、有现代思维的传承人,才能使骨木镶嵌这项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的时代华彩。”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