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森: 以生活之水,浇灌红色之树

2021年06月21日 14:23:24 来源: 作者: 通讯员 刘紫嫣

  人物名片:钱林森,编剧,笔名伍牧,临安人,1955年2月生。作品多次获飞天奖、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代表作有《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长沙保卫战》《绝命后卫师》等。

  近期,浙产电视剧《绝密使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金牌编剧钱林森就这样从幕后走到前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初见钱老师,笑容亲切,说话坦诚:“我跟人家说我是杭州第一大宅男。”我问为什么,他笑着解释说,“我基本闭门创作,有时候我为了创作去深入采风,城里乡下跑来跑去,我很愿意去跑,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更好地进行创作。但是去旅游我就不行了,我一点都不喜欢旅游。”

  从越剧编剧到红剧王牌

  翻开个人履历,会发现,钱林森最初是越剧编剧,创作了《金凤与银燕》等3部戏曲电视剧,拿到了飞天奖的多个奖项,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浙江省在那3年里“五个一工程奖”戏曲部分的空白。自此,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挖掘到了这块“宝藏”,制片人俞胜利找到他,以戏剧《宋慈断狱》为原型,钱老师创作了大型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这部2005年的电视剧,直到今天在豆瓣上仍有9.3分的高分。之后,他又创作了《李小龙传奇》《长沙保卫战》等多部经典电视剧。

  如今回想起来,红剧创作的开始极具偶然性,“其实以前我没写过红色剧,也没有专门且系统地研究过红色历史。”因《长沙保卫战》反响不错,中宣部要做一部片子叫《绝命后卫师》,想呈现长征期间红三十四师的英雄事迹,先找了《跨过鸭绿江》的导演董亚春,经其推荐由钱林森进行编剧创作,“一开始我不是很有信心,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金点子,于是他们邀请我去福建龙岩实地采访。”深入采访后,钱老师激动了:“那么鲜活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那些牺牲的年轻人的故事,我应该写出来让他们被后代记住。”在龙岩回杭州7个多小时的动车上,他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的人物小传,后来又带上小传到北京和导演制片人当面沟通,结果马上通过,开始签约创作。自此,开启了以闽西革命为主线的“红色三绝”(《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信仰究竟是怎么回事”的一路追问,耗了钱老师数年的精力,一直把他推上王牌红色编剧的宝座。

  史书上划过的一道横线,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红剧的创作离不开史料的大量翻阅,但光靠单纯的文字远远不够,实地去跑一跑,现场去听一听故事,看一看当年的老照片,或许更能激发灵感。红军主力长征途中,有一支小部队留在福建,一两百人的兵力对抗着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一直坚守在山上好几年,“有个画面让我很感动:因为没法睡地下,他们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树上睡觉。”3年的游击战后,从山上下来了1000多个人,都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队伍仍在扩大。“他们生活在穷困中,但是做出的事可歌可泣,他们相信明天一定会好。”钱老师说,他的笔触一直围绕着小人物来展开,正是他们身上发生的接地气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

  正在央视热播的《绝密使命》描述的是地下交通线的故事。它的创作难度在于结构处理非常困难,从上海、香港、汕头、永定再到龙岩,整条线漫漫3000公里,一直在流动。他把焦点放在了每一次的护送任务上,用镜头来呈现这些任务。他始终把镜头压低,聚焦那个革命年代的小人物。有些默默无闻的交通员,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甚至都不知道名字叫什么、是哪里人。

  红剧创作建立在史料史实的客观基础之上,而艺术作品则需要有自身的审美焦点,核心是将其故事化,故事的核心是有特定关系的一些人物互相交错起来。“编剧的工作就是要把历史与艺术结合起来。我们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就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尽情发挥艺术想象力。”钱老师这样总结他的创作经验。

  正在潜心创作《吴越归宗》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它的历史,一个民族要站得起来站得住站得稳,就必须要有它的历史。”一千多年前,中原地区群雄逐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吴越国却迎来了最好的和平发展时期。这是吴越国王钱镠及其几代继承者,恪守臣节的选择。

  “千年后的今天,国内有疫情挑战,国外有西方国家叫嚣挑衅,还有岛内台独分子趁机捣乱,党中央运筹帷幄,以大国姿态,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他发现钱王这个主题创作和当下现实非常契合,作为钱氏后裔,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开始执笔创作《吴越归宗》。

  作为吴越文化的源头,浙江有许多历史故事亟待传播。钱老师认为,要不断挖掘地方文化,但不局限于地方特色,把地方特有的文化辐射全国,才能把地域文化传播最大化。“我是临安人,在写作中会获得许多灵感,但要抛开地域局限性,用广阔视野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

  “史料上的文字是冰冷的,你要用心把它捂热了,作品才会鲜活起来。”经常有人向钱老师讨教编剧心得,他认为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大可以复制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重塑,会因你的学识、知识、理念和道德品质的不同而不同,恰恰这些方面每个人是千差万别的。”经验不可以工具化,用心创作才是核心。“故事只有先打动我自己,才能感动到观众”。

  不管是历史剧也好,当代剧也好,他认为守正创新是不可忽视的,“要创新必须守正。希望通过文艺作品让我们的观众正确地面对生活,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唤起观众正向的思维,对生活做出一种正确的评判。”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