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以党建红心铸就实干匠心 绘就基层治理“清风画卷”

2025年06月30日 18:19:45 来源: 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 作者: 陈翔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新形势下,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惠民利民实效,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图由AI生成

开门纳谏集民智,织密党群“连心网”。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密切联系群众。社区党委始终要将“转作风、强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常态化、多渠道的民意征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开言路:线上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居民联络群等载体,便捷高效收集居民诉求;线下则组织恳谈会、议事会,发动党员干部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尤其要注重倾听特殊困难群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的声音。对收集到的各类问题和建议,社区党委要科学建立“问题分级分类管理机制”,依据轻重缓急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结时限,配套形成“快速响应、定期督办、闭环管理”的工作链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跟进、件件有回音,在解决急难愁盼中密切血肉联系,凝聚治理共识。

多元联动聚合力,下好社区治理“一盘棋”。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单打独斗难以奏效,必须善于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社区党委需积极创新组织联建、阵地共享、项目共推的工作机制,着力打破条块分割的资源壁垒。一方面,深化与驻区单位、共建党组织的党建联建,有效整合盘活辖区内的场地、设施、人才等资源,共同打造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协商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提升资源使用效能。另一方面,聚焦居民普遍关切的共性难题和公共服务短板,组建专项攻坚小组或工作团队,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推动问题解决。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培育孵化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和互助项目,有效激发了社区自治共治的内生动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先锋示范强引领,激活为民服务“源头水”。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服务群众的先锋力量。社区党委要注重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一线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鼓励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社区需求,主动认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维护、为老助残、安全巡查等志愿服务岗位,实现“一人一岗、各尽其能”。特别注重发挥青年党员、流动党员骨干的积极性,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建立党员服务纪实和分享机制,如“服务手记”、“先锋感悟”等,记录服务点滴,交流心得体会,营造比学赶超、服务奉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党员骨干的专业化服务和模范行动,如医疗健康咨询、法律政策援助等,让“党员红”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和最值得信赖的依靠,有效激活了服务群众的“一池春水”。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