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用好“身边案”警醒“身边人”

2025年06月25日 19:26:36 来源: 宁海县委组织部 作者: 金泽俊

警示教育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必修课”。从中央机关到地方部门,从专题党课到案例通报,从庭审旁听到廉政谈话,各级单位要用好“身边案”,推动警示教育走深走实。

本图由AI生成

“身边案”警示教育的意义在于,剖析本地区、本系统的真实案例,让党员干部从中找到问题“共振点”,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单位习惯用“外地案”“隔级案”当教材,对本地本系统近几年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藏着掖着”,生怕“家丑外扬”,结果党员干部觉得事不关己,警示教育沦为“别人的故事”。还有的对“身边案”的剖析浮于表面,通报寥寥数句、一笔带过,却不深挖背后的“圈子文化”“酒桌文化”,使党员干部看不到病灶所在。还有的单位把警示教育简化为看视频、读通报、写心得的固定流程,结束后既无深入讨论,也无对照反思,导致党员干部“一听了之”,未能触及思想根源。这些问题,让“身边案”失去了当头棒喝的震慑力,也让“身边人”难以产生如履薄冰的敬畏心。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身边案”的前车之覆都是后车之鉴,能够从中发现潜藏的病灶、隐藏的风险,从而正视问题、反思自我、提升认识。对于单位而言,“身边案”是用以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单位纪律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用好“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关键要打破“看客心态”,让警示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反思。一方面,要选准“身边案”,增强党员干部的代入感,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聚焦本地区、本系统近年发生的典型案例,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差异化筛选负面教材,杜绝“一锅炒”“大锅饭”现象,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深挖“身边案”,强化警示教育的穿透力,不仅要讲“发生了什么”,更要剖“为什么会发生”,是理想信念滑坡,还是制度执行缺位?是“八小时外”失守,还是“关键少数”失管?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以案说法”专题会等形式,推动党员干部从个案中反思共性问题,找准自身短板。此外,还要创新“身边案”的教育形式,善用“情景式演绎”“沉浸式庭审”“家属助廉会”等生动方式,避免老生常谈、空洞说教,让纪律规矩从“纸上”走到“心上”。

“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古人的修身智慧;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创新。身边的反面教材并非不可外扬的“家丑”,而是“清醒药”“清醒剂”,让党员干部在对照中明白“底线在哪”,在反思中懂得“红线莫越”。唯有让“身边案”真正成为“活教材”,让“身边人”切实当好“局中人”,才能使警示教育从“一阵风”变为“四季雨”,最终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