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快活三里”莫停留
网评 | “快活三里”莫停留
2025年06月25日 19:27:44 来源: 宁海县委组织部 作者: 吕新宇
“快活三里”是泰山半腰的一段平路,游客经常在此歇脚,挑山工却不敢驻足,原因是歇久了腿会发懒,就难再登上“十八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作风建设时曾引用这一例子,指出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生动说明了作风建设如同登山,最忌“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唯有常抓不懈,方能乘胜直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把“快活三里”当作终点,在“差不多”的自我安慰中松了劲;将“十八盘”视为畏途,在“明天再说”的拖延症里泄了气。殊不知,作风之弊恰似山间雾霭,稍有松懈便会遮蔽初心。唯有以一以贯之的定力,方能穿透迷雾,在作风建设之路上行稳致远。
本图由AI生成
以一往无前、持之以恒的锐气,抵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懈气。“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作风建设没有“中场休息”,容不得“间歇性踌躇满志”。有的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视为“身外事”,作壁上观当看客,把“作风建设是领导层工作”的借口当作推责卸任的“挡箭牌”;有的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当作“一阵风”,应付检查搞突击,将“风头一过就松劲,考核结束就反弹”的顽疾视作“例行公事”的“遮羞布”。这些问题表明,根治作风病无法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错误思想,只有构建“不敢松、不能松、不想松”的制度闭环,将作风建设熔铸为党员干部的基因密码,才能避免陷入“一抓就好、一放就松”的怪圈。
以一丝不苟、制度严明的硬气,破除三令五申、屡禁不止的顽气。正如古语所云:“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作风建设最怕“高举轻放”的假把式。有些单位把“首问负责制”写成红头裱上墙,遇到问题却打起了“太极拳”;把“限时办结”制成展板悬于堂,面对诉求却摆起了“迷魂阵”。真正的制度铁律,当如交通信号灯般清晰刚性——红灯停绿灯行无需解释,超速罚违章究不容变通。要构建“全链条闭环”的执行体系,借助“电子眼”监控每个环节,拿出“数据尺”考核每项指标,让推诿扯皮无处遁形,敷衍塞责付出代价,规矩方能真正长出咬合现实的利齿。
以一抓到底,求真务实的正气,破除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浮气。“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作风是生产力跃升的“隐形引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以“脚步丈量”代替“遥控指挥”,用“现场拍板”的魄力高效推进陷入“材料堆”的决策进程;基层干部要坚持推动“开门办公制”,以“件件落实”的诚意逐一化解困在“登记表”里的民生诉求。“事莫明于有效”,实绩是作风建设的“硬核标尺”。检验作风建设成果,不在材料厚度,而在企业开办的时间刻度上,在民生实事的交付清单里,在项目落地的投产进度中,审批时限压缩的每一天、群众诉求解决的每一件,工程进度提前的每一天,都是作风从“虚功”到“实绩”的生动注脚。唯有让作风之树深扎实绩沃土,方能结出发展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