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在文风中见作风
网评 | 在文风中见作风
2025年06月23日 17:10:11 来源: 宁海县委组织部 作者: 金泽俊
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将改文风作为转作风的重要突破口,以优良文风展现出党风政风新气象。
本图由AI生成
文风不是小事,它反映着党的作风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痛批党内盛行的八股文风,将其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要“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当下,一些党员干部的文章存在着“长空假”问题:有的照搬上级文件导致“上下一般粗”,有的语言晦涩使群众看不懂、干部不愿看,有的冗长空洞而被群众调侃为“正确的废话”。这些沾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官样文章”,表面看是文字表达问题,实质折射出思想作风不纯、群众观念淡漠、实干精神缺失的深层症结。究其危害,这类脱离实际、远离群众的文风,不仅造成行政资源空转,更在无形中筑起干群之间的“语言高墙”,割裂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改文风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要破“长空假”、立“短实新”。中央八项规定将“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切口,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短实新”的写作之道,正是洞察到文风与作风的内在关联。“短”在删繁就简,摒弃“穿靴戴帽”、空泛议论,用简洁文字直击问题核心,提升政策穿透力;“实”在求真务实,少谈一些空话、虚话和套话,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问题,反映客观情况和事物原貌,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务实举措;“新”在突破定式,打破照本宣科的“模板思维”,走出文字创作“舒适区”。
改进文风不仅是文字技巧之变,更是作风之变。广大党员干部需身体力行,沉到一线摸实情,用大力气、下真功夫,多一些脚踩泥土的蹲点调研、沉浸调研,掌握真问题,避免“闭门造车”,用“脚力”促进“笔力”。要强化“受众意识”,在文件下发后多问问基层干部指导性强不强,在文稿传达时多看看会场“抬头率”高不高,在文章发表后多听听群众反响好不好,如毛泽东同志所言,“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文风才能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泥土芬芳。
文风不仅连着作风,更反映着思想境界,体现着党性修养。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文风不仅仅是语言技巧问题,更是一个人思想力、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强化“终身学习”观念,既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又要注重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要强化“精品意识”,将每一次文稿起草都视作对个人素质的综合检验,落笔时重干货挤水分,做到“凡经我手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