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探索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

共育共享催开创新花

2025年09月15日 18:04:45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通讯员 徐财科

  近日,即将毕业的博士王宏通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和企业联合举办的专场面试,进入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预留编制在高校、全职服务在企业”。出站后,他可以选择留在企业,也可进入高校当老师。这是宁波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宁波聚焦“常态化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共用”目标,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面向具有较强技术攻关和人才需求的市内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科技副总型、产业教授型、双招双聘等三类双聘模式,由经信、科技、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动态组织开展双聘人才需求征集发布,及时协助双聘意向人才、双聘单位之间开展协商匹配、促成双聘事宜,重点支持宁波市“510”科技创新体系、“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今年全市已选派科技副总144名、产业教授147名,并推动市外高校院所和企业的17名科技副总、11名产业教授来甬双聘。

  建立“需求征集—供需对接—遴选确认—合同签订—退出管理”流程闭环,通过三方协议明确权责义务,促进校(院)方的学术资源、科研资源、学生资源,企业方的市场资源、成果转化资源、实训资源,人才方的技术资源、教学资源等实现共享互用,推动校(院)企资源有序流动、有效配置。

  围绕人才双聘过程中存在的职务晋升、奖励激励等核心诉求,推出编制保障、科研保障等10项支持政策,明确双聘人才在派出期间,派出单位保留其人事及工资关系,同等享受职务晋升、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等方面权利,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可纳入市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管理,认定为“优秀科技副总”“优秀产业教授”的可纳入市人才分类目录等激励举措。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