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接力

“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开展
2025年09月02日 16:59:34 来源: 浙江老年报 作者: 记者 包勇 通讯员 李燕

  浙江,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曾见证了多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在这片土地上,离休干部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忘我奉献、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锐意进取,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100岁的吴歼缓缓走到打卡墙前,用力一摁,成为第559位红色精神传承者……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老年报社承办的“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在浙江老年大学开展。

  老物件诉说信仰力量

  走进展厅,战场上写给母亲的家书、缴获敌人的降落伞碎片、战斗日记等老物件,还有那些一张张或泛黄、或带有折痕的老照,仿佛一位无声的历史讲述者,让人感受信仰的强大力量。

  老照片中,尤为珍贵的要数一张宽约2厘米、长约20厘米的纸条,上面用红油墨印刷了多种符号和数字,这可是战士在战场上的“身份证”。“只有我们自己人能看懂这种标注方式。”90岁的王炳炀解密道,三角形后面表示第几军,矩形后面表示第几师,“回”字形后面则表示第几团。

  展柜内,一张泛黄的信封承载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信封的主人名叫励进,20世纪50年代,他与战友们在新疆罗布泊,以“马兰人”的身份隐姓埋名,直到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战士们高呼:“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托起了罗布泊的太阳。”

  信封的一旁,是一本军旅日记本,里面记录了杨伯成的半生戎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一有空就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血与火交织的革命岁月,这一写就是20多本。

  这些日记本是杨老的儿子搬家时发现的,其中有2本格外珍贵,一本记录了他在山东定陶参加战争期间的思想、生活和战斗经历,共260多页,约10万字;另一本则记录了他3次赴朝鲜参战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共5万多字。

  “离休干部红色档案承载着鲜活的历史记忆,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浙江发布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征集令”,共收集到512位离休干部事迹、2000余件珍贵实物史料。

  “信仰之光”“初心如磐”“艰苦奋斗”“银领助力”“清风正气”……展厅里的五个主题篇章,全方位立体呈现了80位老一辈革命者激情燃烧的岁月,让红色精神不再抽象,而是变得具象可感。

  新生代传承红色基因

  当硝烟散尽、岁月静好,离休干部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依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2025年6月30日,王风与家人一块过了104岁生日,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还能拿起剪刀剪窗花。年少时,他用剪纸贴补家用;革命工作时,他用剪纸宣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父亲常说,当年他在剪纸上的愿景,如今早已实现,而且群众更幸福,祖国更强大。”王风的儿子王爱国说,红纸会褪色,共产党人的信仰永远鲜亮。

  每当年轻人向92岁的王国光请教“什么是信仰”时,她总会翻开了1949年的战地相册说:“这就是答案。”战场上,王国光曾一夜送走18位战友,忍住内心悲痛,用小钢笔在裤腿上记录烈士信息。这份用鲜血守护的名单,后来成为无数家庭寻亲的珍贵线索。。

  在子女的记忆中,母亲王国光总把“不准用公家信纸写家书、不准收老乡送的山货、不准在烈士纪念日穿鲜艳衣服”挂嘴边,这种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家教,宛如一股清泉滋养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在孙女董雯艳眼里,爷爷董慎然很会讲故事,但故事里不会出现王子和公主,只有一个个战争年代的回忆。

  而爷爷口中的红色故事也一直影响着董雯艳。从学校毕业之后,董雯艳做过湘湖游船的红色讲解员,也做过社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她终于明白,爷爷的故事里的红色精神是最真实的“传家宝”。

  看完展陈,杭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的杨旭煜深有感触地说:“变幻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红色基因。不忘来时路,看得见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

  Z世代与历史隔空对话

  “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吗?我一生中最残酷的经历,就是上甘岭战役,战士们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去”“祝福我们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福我们的下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好”……

  中国计量大学“00”后学生温在鹏在手机点开“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的融媒产品,看见一张张老照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瞬间激动了起来。

  “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仿佛与他们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温在鹏说,我们正享受着他们奋斗的成果,他们的事迹,应该被更多人看见;他们的精神,应该被更多人传承。

  这款融媒产品,深入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借助AI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予了老照片中的人物鲜活的“生命”。

  “这种方式容易唤起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起强烈的共鸣。”同样是“00”后的杨旭在看完线上展后感动地说。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Z世代的线上红色精神传承就此展开,截至晚上18点,已有1.8万人次参与红色精神传承。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