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对“小官巨腐”何以“哇”声一片?
群众对“小官巨腐”何以“哇”声一片?
2017年05月16日 11:34: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
2017年1至4月,北京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4868件(次),处置问题线索2513件,谈话函询435件次,立案849件,增长4.2%,处分749人,增长40.8%。其中,厅局级干部11人,县处级干部115人,乡科级干部131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123人,“小官贪腐”112人。(5月14日 中国网)
基层小官的贪腐,通常情况下,每一次的数目不大,罪行也不重,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处于权力失控的状态,村干部的贪腐的胆量会越来越大,这样的“蚁贪”就会变成“巨贪”。因此,对于基层干部,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小官大贪,蚕食群众资金的村干部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做到防微杜渐,从苗头抓起,切莫因为小官而疏于管理,导致大贪的时候才后知后觉。
因为在人们印象中,巨大的贪腐数额常与“位高权重”联系在一起。“小官”虽不大,却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小官”虽小,却握有人民赋予的实权,他们往往处于县、乡、村三级,涉案人员包括科级干部、一般公职人员,还可能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村出纳等“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等村组干部,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和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占了较大比例。
而近年来,从收受千万元好处费的“小官”,到挪用上亿元资金的村会计,诸多现实中的案例一再警示,“小官”也能变成大贪,对待“小官巨贪”切不可熟视无睹。“小官贪腐”有个明显的特征,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
“小官”正因为其“小”,圈子越小越私密,往往不易引起注意,一旦事发被查处,往往已经摇身一变为“大贪”。他们虽然职务不高,身份普通,但在短则几个月、长达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里,十几次甚至成百上千次地滥用公权谋取私利,或贪污受贿或挪用公款,一些涉农扶贫的职能部门与使用单位之间、国家工作人员与申请人之间、村委成员之间等等相互勾结、团伙作案,“抱团”腐败,共同犯罪,大肆侵吞国家涉农扶贫的政策性补贴。
近年来,由于涉农资金增加,国家对于农民的各类补贴在增加,一些基层干部便盯上了群众的“养命钱”“救命钱”“小官贪腐”手段极为隐蔽,采取对上虚报冒领,对下隐瞒实情等手段,直接或变相冒领、骗取、套取各项涉农扶贫补助款;有的利用代领、代发补助金的便利,直接克扣、截留、私分涉农资金;有的虚列户头、重复报帐以及收入不入帐等方式侵吞补贴资金,等等。目的简单,手段隐蔽,甚至连续多年作案。
“小官巨贪”,虽然比不上“大老虎”的新闻让人震惊,但是民众仍然“哇”声一片,其中更多的是诧异、惊愕和质疑。“哇”声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小官如何炼成大贪的诧异,对于监管背后的质疑。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涉案金额上,也要不管案值多少,同样要一查到底。否则,今天的几万,就能渐成明天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可能上亿,让舆论哗然。反腐成果,不以查处的职务高低论英雄,也不应该以涉案金额多少论英雄,只要是贪腐,就应严查彻查,最终才能赢得群众称赞之声。
责任编辑:马美子- 2017-05-13 武义:扶贫款,一分都不能少!
- 2017-05-05 中共持续“加码”抓作风带动党风明显变化
- 2017-05-02 严字当头 宁波市对村社换届违纪零容忍
- 2017-05-02 当心,非法集资搭上网络传销
- 2017-04-27 广西北海一巡察组联络员被查处:通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