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放开:这几种空闲土地可批准办养老院

2016年12月28日 08:53:39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作者:央视财经

  重磅!中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厂房、学校土地可办养老院!近日,国务院发文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要全面放开。文件中提出: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土地使用性质可暂不作变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四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二是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三是全力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四是切实增强政策保障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完善财政支持和投融资政策。

  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老年人在医疗和护理等服务领域需求缺口有多大,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今天刚发布的《2016长期护理报告》来了解一下。

  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一百户家庭中,就有7户家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同时,报告还显示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希望养老“在家由家人或亲属照料”(人群占比高达45%)。

  这也导致,目前79.9%家庭中,老人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配偶、子女或亲戚,而第三方服务占比仅为20.1%。在服务方式方面,虽然第三方护理服务的人数占比较低,但对有实际需要的老人来说,现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有不到40%的家政住家服务能得到满足,养老院(30%)、医院长期病房(28%)、福利院(19%)、社区护理机构(11%)等专业护理机构的需求满足度则更低。

  同时,老人护理人才资源也不足。以家政住家服务为例,拥有2年以上服务经验的资深员工占比较低,仅为29%,服务年限超过2年的服务人员也主要集中在35-54岁这一年龄段。老人护理职业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较低,服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护理经验的积累。报告提出,我国要将需求缺口最为严重的养老服务模式及机构,优先纳入护理保障范围,提升其筹资及支付能力,不断拉动供给的发展。

  张盈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前景看好

  那么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未来会怎么样?保险公司能不能在这个市场里盈利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盈华: 商业保险机构通过促进发展诸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之类的创新产品来完善投融资政策,再一方面呢, 通过降低融资的门槛,激发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养老服务的产品供给和机构建设上面,商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投资建立或者是股权投资这样一些方式,利用其长期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直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或者是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股权,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出成本更低的产品来吸引更年轻的人加入到这样一个行业里边,购买这样一些产品,尽早地为自己未来养老进行储备,从而也可以降低养老保险产品的成本,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在精算支持,风险控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以参与到养老金融经办管理方面,上市的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应当看更长远,从现在开始培育市场引导市场发展市场,最终从市场当中获得长久的收益。

  异地养老遭遇瓶颈 政策问题亟待解决

  除了资金投入外,养老还需要多项政策的放开。实际上,之前一度热炒的异地养老在实施中就遭遇了区域政策不同带来的种种尴尬。

  位于河北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面积6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300张,入住了1500多位北京老人,入住率达到98%。

  杨文杰是养护中心的护士,她每天都要给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测量血压,帮助他们到药房拿药。小杨说,北京的老人因为医保不能异地报销,所以她每个月5号和20号都要拿着北京老人的医保卡,帮助他们去北京的药房拿药。

  养护中心护士 杨文杰: 早晨5点半就要准备出发。要赶到(北京)那边挂号就是7点左右,如果当天挂不上号,可能药就拿不回来了。

  不能异地结算这不仅让医院方为难,也让老人们也纷纷表示不满。

  2015年3月,北京与河北签订了框架协议,在北京参保、居住在河北的老人可以按照北京异地安置的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再按照北京医保标准进行报销,但这也仅限于急诊。老人先垫付现金,然后把医疗单子寄回去,等待报销后再拿回钱来,这往往需要3-4个月的时间。

  养护中心老人 李文耀: 看病住院时根据你的需要,复杂了,住院你还得回去报销。

  养护中心老人 康甦: 我们等了好长时间,主要是等着异地结算。

 

责任编辑:徐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