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山区老党员:不忘母亲临终语 勤俭行善树榜样
浦江山区老党员:不忘母亲临终语 勤俭行善树榜样
2016年12月20日 16:54:34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许乾虎
12月17日,浦江县檀溪镇寺前村居家养老中心屋外,两张红纸给冬日带来了一份温暖与喜庆。
“衷心感谢周仙美同志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献爱心捐给寺前老年协会人民币壹万元整”“衷心感谢寺前村退休老书记老党员陈书堂同志对寺前80周岁以上老年人献爱心赠送食用油”……其中一张红纸表达的谢意,正是几天前家住檀溪镇塔头村的周仙美亲自带着一万元现金来到寺前村,捐赠给该村老年协会。但这位从外村赶来的“客人”坦言,自己的善举其实是受到一位老者的影响,他就是另一张红纸感谢的人——檀溪镇寺前村86岁老党员陈书堂。
提起陈书堂,檀溪镇寺前村一带百姓几乎人人知晓,不仅因为老陈在年轻时勤奋进取,从普通的农民起步,脚踏实地干到浦江县大畈乡党委副书记,更重要的是,退休后的老陈没有“冷淡”关心家乡发展的那股热情。檀溪镇政府办公楼里,人们经常能看到他上下的身影,他向镇领导主动提改善居家养老中心条件、村两委班子如何加强团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等建议,而对村里,陈书堂也是屡做善事,在大家心中留下了美名。“老陈快九十岁了,还想到我们,真是大善人。”村民金银华平时碰到陈书堂时,总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表达感激。
“母亲在去世前叮嘱我,如果过上了好日子,不能忘记小时候帮助过自己的老家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陈书堂回忆道,自己三岁便失去父亲,跟着母亲过着艰辛的生活,“为了让我能多认识几个字,母亲节衣缩食,甚至卖鸡蛋给我买笔和纸,那时村里人也很照顾我们。”17岁那年,陈书堂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只交代了他几句话——“要老老实实做人,长大了要懂得报恩”。就这样,陈书堂自力更生,凭借多读几年书,干活勤劳,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最终以浦江县大畈乡党委副书记的身份退休。
虽然告别了年轻时穷苦的日子,但陈书堂没有忘记母亲的临终语,把“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的期盼牢牢记在心头。“我不抽烟、不喝酒,没什么可花的,攒下来的退休工资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2013年,陈书堂拿出近两万元钱,为寺前村和中余乡东塘村的80岁以上老人送上100元和一桶油;今年12月8日,他又拿出四千多元,亲自挑选了102桶菜油,赠送给寺前村和齐陈村80岁以上的老人。平时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找他帮忙,陈书堂也毫无犹豫拿出身上的积蓄。
陈书堂勤俭做好事的举动很快在当地成为美谈,并越传越广。2014年,寺前村准备修缮文化礼堂,村支书陈清佳带着村干部发动在外经商的村民募捐,让他吃惊的是,这些常年在外的村民也有不少听说了陈书堂的事迹,慷慨响应募捐,短短几个月,就筹齐了40多万元的文化礼堂建设资金。
“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都不忘关心村里的父老乡亲,善举不断,我们晚辈怎能不学一学呢?”在听说临近寺前村有一位老善人,平时同样热心做好事的周仙美内心也十分动容。12月8日,陈书堂分发菜油的当天,周仙美也相约到寺前村捐出一万元,为老人提供帮助,“钱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以后我还会向陈老伯学习。”
“作为从穷苦生活中走出来的农民,我受过这么多人的帮助,也接受党多年的教育,当过乡里的干部,这些善举都是我应该做的,今后有机会还会继续做。”陈书堂表示,在有生之年,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年用自己存下的钱给四个村捐赠财物,传递晚年的余热。
相关阅读
- 2016-12-20石桥街道社工“变身”公益项目发起人
- 2016-12-18用情用心 浙江信访化解旧案破解“天下第...
- 2016-12-15浙江省开展信访督查“百千万”专项行动...
- 2016-12-15缙云八旬老人当起义务宣传员,二十六年...
- 2016-12-15起早摸黑解难事 百姓身边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