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存差异大带来隐形不公 普通职工无缘贷款

2016年10月14日 09:17: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日前,看中北京方庄附近一套80平方米二手房的杨力,无奈地在商业银行贷款合同上签了字。此前一周多时间里,他一直在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忙碌。但在420多万元房屋总价面前,仅12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意味着杨力需要拿出300万元首付。

  杨力最终没能凑到那么多钱。“组合贷放款时间太长,业主基本都不同意,想要享受公积金贷款低利率的福利,就得出高首付,像我这种‘穷人’基本和公积金贷款无缘了。”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与杨力一样的普通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着公积金,但在买房时却没法用。类似的尴尬让公积金屡受诟病,也让很多职工对公积金爱不起来。近日,在全国多地经历新一轮房价上涨后,有关公积金制度“是存是废”的争议再起。

  公积金沦为“鸡肋”

  申请难、周期长、使用率低,是公积金被称为“鸡肋”的主要原因,也是不少人呼吁取消公积金的重要依据。

  “北京国管公积金无论是批贷还是放款,都没有时效。可能两三个月,也可能更久,没有人清楚公积金贷款究竟需要多久。”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从去年到今年4月,国管公积金贷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尽管4月份公积金贷款领域出台了相应政策,但随着房价大幅度上涨,公积金贷款额度相对缩水,公积金贷款的实际难度进一步加大。

  “其实购房人都想用公积金,但房价总价四五百万元,公积金贷款最多能贷120万元,很多刚需拿不出高首付。而组合贷时间又长达两个半月乃至更久,房价上行时谁等得起两三个月?”据北京链家工作人员介绍,在实际交易中,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购房人比去年下降了两成。

  《北京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地区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48.86亿元,涉及住房101367套。而北京实际缴费职工超过650万人,当年北京公积金的使用比例仅占缴存职工的1.5%左右。

  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2015年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12393.31万人,全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2.50万笔,支取公积金人数仅占到缴存人数的2.5%左右。

  公积金带来“隐形不公”

  与使用率偏低相比,公积金缴存差异及其衍生出的“隐性福利”“劫贫济富”等公平性问题引发了更大争议。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