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民“治水”看丽水

2016年08月15日 07:27: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叶浩博

  丽水市民与河水“亲密接触”

  青山长青,绿水长流。丽水人始终相信,“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在秀山丽水——瓯江、钱塘江、闽江、福安江、飞云江和椒江的六江之源, “五水共治”已成为山城百姓的自主选择,也正构造出丽水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样板河”的示范效应

  每个城市都有这么几条内河,承载城市记忆,开拓美好未来。

  丽阳坑和好溪堰就是丽水城的主要内河。两条昔日的“黑龙江”“龙须沟”,通过两年多整治,变得“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工程治水、社会治水、管理治水、科学治水,内河管理部门四线发力,换得丽阳坑、好溪堰水质一天天由浊变清——2015年,丽阳坑从原来的劣Ⅵ类提升到Ⅴ类水质;2016年,好溪堰水系中多处监测点的水质相继达到Ⅴ类标准。

  丽阳坑沿河区块划分成9个管理网格和9个河段,实行网格责任管理,建立“日巡查、周督报、月点评”制度。临河而居的蒋锡唐老人打开近20年没开过的窗户,面朝内河,春暖花开。好溪堰水系基本消灭了垃圾河与黑臭河,河净、水清、鱼欢唱已然成为常态,沿溪好溪楼、堰头公园、应星楼等六大美景令市民流连忘返,18个“人工湿地”全部投入使用。

  全民参与频出治水经验

  两条样板河的成功治理,给全市成百上千河流提供了借鉴。

  全市建立健全四级“河长制”。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治理任务最重、最艰巨的两条城市内河“河长”外,全市共有市级河长10名、县级河长165名、乡镇级河长988名、村级河长3594名,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

  丽水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将河道保洁推向市场,逐步将“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让专业人来办专业事。

  水利部门探索“以水养水”模式,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缓解治水项目资金需要,截至目前已发放全省首本农村水利工程产权证,在全国率先推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抵押贷款,完成首笔山塘产权抵押贷款100万元。

  全市各乡镇探索推行“华侨河长”、“民企包干河道”、村级河长竞聘制等措施,让“河长制”从行政走向民间。

  松阳县建立河道“病历卡”,基层河长在每次巡河时做好“出诊”记录,登记问题,开出“初诊处方”,跟踪治水“疗效”;龙泉市屏南镇聘请本地农民摄影家担任河道监督员,用镜头随时监督河道情况;云和县石塘镇创建“垃圾兑换超市”,通过烟头、白色垃圾、塑料垃圾兑换生活用品建立垃圾回收良性循环模式;景宁县毛垟乡建立“环保存折”制度,收集河道垃圾,便可通过“环保存折”攒积分换奖品;莲都区雅溪镇敲响“晨钟暮鼓”,即早晨撞钟、傍晚击鼓,按时开展每日固定的环境保洁和检查;青田县组织发动了30个侨团,结对30条“母亲河”,建立引侨治水的“侨乡模式”……2016年1月,由中国水利网发起的“2015基层治水十大经验”评比中,丽水的“河权到户”高居榜首。所谓“河权到户”,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山区型河道分段承包给农户,由承包者在河道内养殖鱼类并担负起河道的日常管护等职责。

责任编辑:贾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