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75年前的今天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烈士英勇就义

2017年05月18日 09:19:03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李鹏 何苏鸣

浙江革命烈士博物馆内《八位省委书记》群雕(注:仅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里,浙江先后有8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牺牲。)

  7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2年5月18日清晨,天还下着小雨,浙江永康岩下监狱的门口,大批全副武装的特务押送一位戴着镣铐的男子离开了这里。

  男子眼神坚毅,步伐从容,等走到一个名叫马头山的地方,身后的特务停住脚步,他意识到这里就是刑场了,随即高呼革命口号,从容就义,倒在了一片青山之上。他叫刘英,牺牲时年仅36岁,这是浙江党的历史上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第九位省委书记。解放前,浙江先后产生11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其中有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刘英

  现在让我们通过尘封的档案,穿越回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王老板" 竟是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939年3月丽水城郊的厦河村。

  时年17岁的村民王德云家,住进了一位名叫王志远的生意人,他带着母亲、妻子、女儿和保姆从温州而来,在市区的大众街四牌楼开出一家"兴华广货号"。

  "他高高瘦瘦的,总带着笑,和我父亲以兄弟相称,我尊称他为伯伯。"时光流转,当年的青葱少年王德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这一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南迁,丽水逐步成了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便于领导全省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机关从温州秘密迁至丽水。

  浙江革命烈士博物馆陈列:中共浙江省一大场景。(1939年7月刘英主持召开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王志远,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一年多前,他和粟裕分别率部在浙南、浙西南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实现合作抗日。此时,粟裕率浙江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刘英则留在浙江主持党的工作。为了掩护真实身份,他以丽水城里的"王老板"身份作为掩护,并以身边工作人员王德珊之母为母亲、夫人丁魁梅为太太、王德珊之女为女儿,组成祖孙四口之家。

  如今的丽水莲都区大猷路135号,依旧保留着"王老板"一家租住时的原貌:这是一幢普通的三房小院,草木葱郁,幽静怡人。10平方米左右的卧室简单干净,靠墙是一张中式木床,窗前的方桌上放着煤油灯和手电筒 多少个夜晚,它们的主人就在这里挑灯工作。房间内鲜有装饰品,除了夫妇俩的一张合影,就是一幅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示不问政治;以及一幅自画的《水中鱼乐图》,暗喻党群鱼水关系。

  王德云记得,"王老板"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尊他为"王先生",遇有邻里争执也均请其调停。他家中自备常用药,免费为群众治病疗伤,村里有个篾匠名叫陈老三,烂脚很严重,是"王老板"把他医治好了,陈老三为此感激不尽,想送"王老板"一篮鸡蛋,"王老板"却怎么也不肯收。王德云还记得,"王老板"做生意很上心,一般早上8时不到就出门去"兴华广货号"了,晚上10时左右才会回来。王德云回忆道,每一年,"王老板"总会有两个多月时间不在家,每次回来,都会瘦掉十几斤,黑得像个地道的农民。

  王德云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两年,自己的家竟然成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王老板"就是鼎鼎大名、领导大家抗日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而"兴华广货号",则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丽水两年间开辟的最重要的联络站和活动场所,刘英为其取名"兴华",正暗含了振兴中华之意。

  据原丽水市党史方志办主任诸葛蓉讲述,当时,"王老板"刘英白天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领导、开展党的工作;夜间则闭门在家细细学习研究上级指示,批阅各地党组织的请示、报告,起草向上级汇报的请示、报告和会议文件,对各地党组织的指示等,并让夫人丁魁梅用尖细的钢笔抄写多份,交由王德珊分送各联络点。

  刘英在丽水的两年多时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加强了全省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浙江地区的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全省共恢复和建立了5个特委、55个县委(工委),党员数量从2000多人发展到2万人,并于1939年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形成抗日救亡的高潮。直至1941年4月,因形势恶化,省委领导机关再度迁往温州。

  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3个月后,牺牲于永康方岩 竹子,是刘英生前最喜欢的,也像极了那位总是笑眯眯的"王老板" 坚毅、不屈、向上、长青。

  解放前浙江11位省委书记有9人为革命牺牲 张秋人担任书记仅一天即被捕

  浙江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张秋人

  据《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一书记载,浙江解放前的在册革命烈士多达7000余人,无名烈士难以胜计。

  特别值得追惜的是,解放前,浙江先后产生11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其中有王嘉谟、张秋人、夏曦、卓兰芳、龙大道、李硕勋、罗学瓒、徐英、刘英等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尤其是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里,浙江先后产生了10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其中有8位书记牺牲,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仅为21岁,最大不过36岁。但因为英年早逝,他们的故事并不广为后人知晓。

  王家谟是9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就义时年仅21岁,他的遗骸由母亲运回宁波象山,安葬在丹城西门外大坑门口的山麓上。

  张秋人在来杭出任浙江省委书记之前,曾和同事断言:看来,这头是要砍在杭州了。不幸的是,就在上任后第一天,他便在西湖边被捕,几个月后英勇就义。毛泽东称他是"一个好同志、好党员"。

  张秋人是诸暨牌头镇人,他在1920年在上海结识俞秀松、施存统、沈雁冰、邵力子、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早期建党建团活动。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入党。曾在广州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

  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夕,因受到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张秋人离开广州到武汉等待中央分配新的工作。不久,武汉汪精卫也实行反共"清党",张秋人又回到上海。这时党成立不久的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遭破坏,省委书记庄文恭辞职,亟须加强省委的领导力量,党中央决定派张秋人回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张秋人明知自己的身份早已公开,浙江的熟人又太多,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却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受命。

  9月下旬,张秋人夫妇从上海来到杭州。9月28日,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展开全体会议,选出常委并进行了分工,张秋人担任省委书记。

  29日上午,张秋人同爱人约了几位同志去西湖。到达湖滨时,迎面碰上了几个黄埔右派学生。张秋人他们装着游玩的样子,即租船下了西湖。船到西泠印社时,张秋人发现这几个黄埔时期的右派学生老跟着他们,便叫船夫用力划桨,向刘庄驶去,想在刘庄甩掉敌人。

  但那几个学生尾随紧追,他们刚上刘庄岸边,这几个家伙也急忙上了岸,并假惺惺地问张秋人:"张先生,什么时刻到杭州的?住在哪里?请黄埔军校同学会去玩一玩。"张秋人意识到这几个学生不怀好意,一边镇静地回答:"好!你们'同学会'在哪里?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们。"一边跳上了船,用英语对爱人说:"我们遇着危险了,但不要慌张!"这几个家伙也跳上了自己的船,抢过船夫的桨,紧紧追上,和张秋人他们乘的船并行,要张秋人去黄埔军校同学会谈话。

  眼看敌人马上就要跳到张秋人的船上揪他了。张秋人机警地一面应付敌人,一面仍用英语对爱人说:"快去设法把重要文件毁掉!"随即,纵身一跃,跳进了西湖,潜入湖底,把随身的东西埋入淤泥中。保护了党的机密和同志们的安全,但因耗尽体力,湖岸离水面较高,一连几次也没有攀上去。跟追的反动学生就大喊大叫:"抓共产党!"张秋人终于被包围了。他们把张秋人送到警察局羁押,不久又转送到杭州陆军监狱。1928年2月8日,张秋人在监狱里英勇牺牲。

  张秋人烈士墓

  1931年11月,毛泽东在与弟弟毛泽民和钱希钧(诸暨人)夫妇等人的一次谈话中,深情地怀念道:"张秋人是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