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村一品”的礼堂专家
打造“一村一品”的礼堂专家
2016年12月31日 09:45:3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林翔翔
项岙村文化礼堂开馆
“晓霞姐,你又来看看啦。”浙江瑞安市仙降街道项岙村60来岁的项大爷在该村文化礼堂遇见一名熟人。这位“熟人”40几岁模样,衣着朴素,有趣的是,无论对方年纪如何,见到她都尊称一声“晓霞姐”。
她便是仙降街道文化站站长王晓霞,也是该街道6个文化礼堂的“总设计师”。2013年前后,全省各地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听说市里也要建设文化礼堂,王晓霞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阵地、村民的“精神家园”。
2013年,林光村启动文化礼堂建设,这是瑞安第一批文化礼堂,也是仙降街道第一家文化礼堂。建设初期,王晓霞首先要做的便是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文化礼堂是什么东西?能赚钱吗?”“建设文化礼堂有什么好处?”面对村民的质疑,王晓霞急在心里,她利用业余时间走村入户,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宣传,使村民对文化礼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王晓霞边摸索边建造,不断积累经验。最让她费心的是收集、整理村里各类荣誉榜,此外村民的意见想法也是众口难调,比如有些村民低调不愿上荣誉榜,有些村民则为没有上而颇有说辞,王晓霞只得挨个做思想工作。
“文化礼堂一定要‘接地气’,‘一村一品’才能引起共鸣。”王晓霞心想。于是她有空就到村里与老人闲话家常,留心了解、挖掘每个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她把仙降鞋业融入林光村文化礼堂,在文化长廊打造鞋业文化展板。让她痛心的是,墙体建好后一周便遇上台风,看着台风过后东倒西歪的展板,她只得从头来过。
2016年10月,项岙村文化礼堂开馆,这个融入了该村“草席文化”和瑞安童谣的文化礼堂吸引了不少民俗爱好者参观。
如今仙降街道已有6家文化礼堂,它们各有特色,如台头村的文化礼堂设置了象山书院,前林、后林村文化礼堂申报“高腔”非遗,在垟坑村文化礼堂建造千年石塔等配套设施……王晓霞直言“为金点子想破了头”。
一手筹备礼堂建设,王晓霞这个曾经的“门外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礼堂专家”。最是文化能致远,作为文化礼堂的“总干事”,王晓霞心里清楚——文化扶贫对于乡亲们极其重要,于是她又当起了文化礼堂各类活动的“总策划”和“总导演”。她还利用街道文化站下属综合艺术团与社会民间团队文化志愿者,将非遗文化“高腔、卖技”,还有歌舞、快板、三句半、小品、相声等搬上舞台,形成别具一格的农村文化特色格局。
在王晓霞的努力下,仙降街道的文化礼堂已成了当地村民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好风气逐渐在村里树了起来。
相关阅读
- 2016-12-30克难攻坚勇担当
- 2016-12-29红色力量促社会组织党建提质增效
- 2016-12-30舟山定海区马岙街道:“两学一做”成效...
- 2016-12-30浦江仙华街道:立下“军令状”,美丽仙...
- 2016-12-30浦江花桥乡:爱心驿站刮起冬日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