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6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之——

“嵊州村嫂”志愿服务乡邻

2016年12月31日 09:44:0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嵊州市委宣传部

情暖端午——村嫂为留守老人做包子.jpg

   “嵊州村嫂”志愿服务缘起于2013年10月嵊州市下王镇,随后由市文明办牵头、市妇联f配合,在全市层面对“嵊州村嫂”志愿服务进行推广提升。服务内容从最初“五水共治”等突击性工作,转化到切口更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更为明显的七项“邻里守望”为主题的日常性服务,2016年来更是启动“志愿+”模式,形成志愿“村嫂”助邻、文艺“村嫂”助乐、创业“村嫂”助贫的格局和氛围。“嵊州村嫂”志愿服务实施3年多来,“嵊州村嫂”志愿服务工作品牌逐步打响,涌现出雅璜乡雅璜村“村嫂”环乡行、通源乡通源村“村嫂”爱心接力站、贵门乡玠溪村“嵊州村嫂”爱心洗衣房等一批特色公益项目,“嵊州村嫂”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村民积德行善、友善互助、奉献进步的代名词。

  一、三个“途径”孕育“嵊州村嫂”志愿服务队。一是部门合力推。由文明办牵头,建立妇联、共青团、民政、文广等13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嵊州村嫂”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协调小组,依托文化礼堂建设村、“妇女之家”,设立“守望相助点”。二是工作项目带。按照低门槛、便参与的要求,围绕邻里互助、爱心帮困、文化文艺等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制定活动项目表,落实村级项目牵头人。三是文艺队伍转。发挥村级文体队伍组织性、凝聚力强的特点,引导鼓励文体队伍向志愿服务队转化,使“嵊州村嫂”从“求乐求美”向“向上向善”提升。目前已有340支文艺队成功转化为“村嫂”志愿服务队,在册村嫂志愿者已达6500余人,“村嫂”力量也不断壮大。

  二、三个“统一”树立“嵊州村嫂”志愿品牌。一是统一网格管理。明确《“村嫂”志愿服务队管理办法》,健全登记注册、台账考核机制,建立“嵊州村嫂”主题的农村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二是统一形象标识。各“村嫂”守望相助点统一张贴LOGO标识牌,所有“村嫂”志愿者统一配备“村嫂三件套”。三是统一服务内容。服务内容的落脚点必须切口小、接地气,主要围绕“空巢老人望一望、残障人员帮一帮、留守儿童顾一顾、困难家庭助一助、不良言行管一管、邻里纠纷劝一劝、个人才艺亮一亮”等七项“邻里守望”为主题开展日常性服务,特别是对空巢老人、残障人员、留守儿童等三类重点人群,开展经常性帮扶,每位村嫂就近守望2—5户邻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截至目前,全市“村嫂”志愿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活动6.8万人次。

  三、三项“机制”保障“嵊州村嫂”志愿服务长效实施。一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实施,从组织机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上对“嵊州村嫂”志愿服务工作予以保障。市、乡镇两级对经费给予扶持,加强对村嫂志愿服务队的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建立褒奖推介机制。评选“十佳村嫂志愿服务队” “百佳村嫂志愿者”,举办“美丽村嫂”颁奖仪式,推动“村嫂”现象由“风景”变成“风尚”。依托“最美嵊州人”基金关爱有困难的村嫂,依托各级媒体、“善行义举榜”和各类平台宣传推广村嫂感人事迹和优秀典型。三是建立城乡联动机制。通过全市统一平台发布认领心愿,联动开展“情暖XX”、“走进XX”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村村之间“村嫂”互助、城乡之间公益互动。探索社区“村嫂”模式,剡湖街道11个社区已试点建立“村嫂”队伍。

  四、“三位”一体探索“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延生,探索集志愿、文艺、创业于一体的村嫂“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村嫂”助邻聚起来,参与助学敬老、扶贫助困、社会治理、清洁家园、文明劝导、文化宣传等志愿活动。文艺“村嫂”助乐跳起来,以文化礼堂、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为阵地,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开展送戏送演出活动。创业“村嫂”助贫富起来,整合“村嫂”中女企业家、乡贤、女经纪人、越乡嫂等资源,组织农村妇女发展来料加工、民宿旅游、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