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永康开设“乡村小康学堂”

2016年12月10日 11:05:2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周燕妮

  风雨兼程,“乡村小康学堂”任重道远

  “乡村小康学堂”的创设,对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个参考范本。在深入推进小康学堂的创建过程中,仍需披荆斩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步将“乡村小康学堂”打造成永康农村文明建设的“亮点工程”,助力永康“二次出发”、推进农村文明进程。

  第一,对焦精准,打出特色。继续把握好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着重挖掘永康农村地方特色。把农民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巡回宣讲;把“工匠精神”如拱瑞手狮、土陶、方岩纸花、锡雕、鼓词等传统技艺“请到”学堂里来,进行宣讲和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测验”,让村民在“学”有所“获”,激发村民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传承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二,固本溯源,强化保障。“乡村小康学堂”在进行培育村民,塑造农村文化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障。从今年初“学堂”开课以来的调研情况来看,很多村镇的基础配备设施较差,很难满足众多村民的学习诉求。有些村,桌椅板凳、教学用的桌椅板凳等基础器材,均由村委或文化礼堂负责人自己掏腰包;部分文化培训、技能培训等课程的讲解员和老师的聘请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学堂的正常化、常态化运行。

  第三,红色引领,桃李天下。“乡村小康学堂”是永康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剪影。学堂稳固、有序运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保驾护航。尤其是在扩大永康农村文化宣传力度上,通过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关注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培育工作。可联合机关单位拥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帮扶结对”定期参与到学堂的授课中去。不断拓宽“乡村小康学堂”教学种类和范围,加强各项惠民政策的宣讲。同时针对各地农村的特点,制定“菜单式”教学方式。

  “学堂”春风化作雨,“育人”润物细无声

  “乡村小康学堂”的启动和运行,使永康农民精神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并逐渐形成农民踊跃报名学习的良好氛围。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让邻里关系更近、更亲了;摸扑克搓麻将的声音小了;思想境界高了,村民腰包鼓了、底气足了。小学堂,不仅成为了乡村文化的“加油站”,还教出了“大道理”,育出了“大作为”。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永康“乡村小康学堂”作为推进农村文明进程的一个缩影,对广泛提升农民素质,涵养农村文化生态环境,让农民形成“思想上”、“文化上”、“行动上”的自觉意识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此外,永康市委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让“乡村小康学堂”的“点点繁星”逐步成为永康农村文化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和“亮点工程”。“学堂”的创建,既凝聚人心、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永康农村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乡村小康学堂”的创设,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浙江探索路径。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