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礼仪之花”盛开农村大地

台州路桥区召开“乡村十礼”杭州论证会

2016年10月20日 08:06:0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记者 徐淑丹

路桥区峰江街道下陶村开蒙礼

路桥区金大田村新婚礼

路桥区路北街道三山村成人礼

杭州论证会 徐淑丹 摄.jpg

路桥区“乡村十礼”杭州论证会 徐淑丹 摄


  “如何用法律法规的‘底线’来规制村干部的行为,如何使得村干部竞争时的‘软’承诺变成‘硬’契约,如何把村干部的任职冲动固化为持续的工作热情?‘村干部就职礼’找到了一条破解之道。”

  “‘开蒙礼’内容生动,系统全面,仪式庄重,非常适合小朋友正式上学的情景,会给参加开蒙礼的小朋友留下很深的记忆,但我觉得其中几点还可以再突出强化:一是行拜师礼需要有更加庄重虔诚的仪式感;二是开笔破蒙除了学童们在老师的示范下写人生第一个字‘人’,还可引王阳明家训中的话告知学童。三是礼堂主持带领学童诵读《弟子规·总叙》标题可改为‘学童聆训’。”

  “有人主张仪式简单,否则会变成繁文缛节;有人主张仪式规范,否则将没有庄重感。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觉得‘乡村十礼’更要强调的是礼,而仪式可以更灵活。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仪式的全过程,又能设计既受当地村民欢迎而又别开生面的礼仪程式和活动内容,是我们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随时要注意的题中之义。”

  10月14日下午,台州市路桥区“乡村十礼”杭州论证会在杭召开,来自省社科院、文化艺术、高校等各界的十位专家各抒己见,纷纷对路桥区的“乡村十礼”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家对路桥区“乡村十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传统礼仪与时代生活相结合的系统性现代乡村礼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生活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来源于民间社会文化又植根于乡村土壤的民俗民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省政府连续四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目标到2020年全省要建农村文化礼堂10000个,覆盖80%的农村人口。为此,路桥区立足通过推动标准化的“建”、规范化的“管”、常态化的“用”、内涵化的“育”,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作用。尤其在培育乡村礼仪文化上下功夫,把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和路桥敢闯善为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以“乡村十礼”为突破口,推动礼仪活动的广泛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新乡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曾对路桥“乡村十礼”作出批示:“丰富礼仪内涵,很有必要,路桥的探索值得关注。”“乡村十礼”还获得了2015年度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我爷爷在重阳节的时候参加过敬老礼,我弟18岁的时候参加过成人礼,我小孩在4岁的时候参加过开蒙礼。”路桥区路北街道管前村的一位村民用“礼仪记忆”串起了一家人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路桥大地上这场“礼仪现象”的悄然兴起。

  带孩子参加“开蒙礼”,可以接受“学礼做人、开笔启智”教育;带孩子参加“清明崇先礼”,可以接受“缅怀先贤、传习家风”教育;带孩子参加“成人礼”,可以接受“感恩孝悌、承担责任”教育;带孩子参加“尊宪守法礼”,可以理解并践行“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操”教育;带孩子参加“新兵入伍壮行礼”,可以接受“当兵光荣、保家卫国”教育……据了解,自2013年着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来,路桥区目前已完成百余家礼堂建设,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3。同时,创新施行文化礼堂“乡村十礼”礼仪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礼仪活动,并编印出版涵盖礼仪规范流程样本、新闻眼看“乡村十礼”、理论研究成果三部分的《乡村十礼》读本,以扩大礼仪活动的知晓度。

  路桥区的“乡村十礼”,既有与个体人生体验密切相关的周岁礼、开蒙礼、成人礼、新婚礼、敬老礼,也有和社区生活密切联系的迎新祈福礼、清明崇先礼、村干部就职礼、尊宪守法礼、新兵壮行礼。“从个人到家庭,从社会到国家,思想与情感逐级得到滋养与升华,这必将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样的经历烙上了深沉的责任之印,这样的记忆根植于群众的精神血脉,融入到日常行为观念中。”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应再泉表示。

  目前,乡村礼仪活动作为节日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人生成长轨迹的重要节点,定格成为路桥区新农村文化生活的新常态。3年来,全区农村文化礼堂举行各类礼仪活动500余场,参与人数4万多人次,其中重阳敬老礼、村干部就职礼、新兵入伍壮行礼等全面推广,礼仪活动逐渐成为群众的生活习俗。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