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修复“温州信用”溢出“金改红利”

2017年04月20日 08:00:11 浏览量: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金改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历时5年。这项开创性的改革共实施12项任务,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修复信用“破产”重建信用体系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

  民间资本走向“阳光平台”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改就此拉开序幕。金改推进过程中,温州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螺旋式下降,2017年3月降至2.48%;次不良率的关注类贷款连续三年下降,降至4.18%。

  2011年三季度起,有中国市场经济“风向标”意义的温州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债务风险。高速运转的1200亿元民间借贷骤然失衡,继而从民间向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蔓延扩散,全市“坏账”额高达1600多亿元,银行贷款不良率从0.37%飙升至4.68%,列为次级风险的关注类贷款比重高达6.61%,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专家认为,此前温州爆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活跃的民间金融“地下”交易混乱、监管失控。金改的首个任务、也是主攻目标之一,是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点准“穴位”精确发力,温州在全国首创新型的民资交易平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该机构充当民间资金“红娘”,为民间借贷提供信息登记、信息咨询、信息公布、融资对接等服务。截至2017年2月,全市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7家,“撮合”民资借贷218.6亿元,平均每年43.7亿元。全国各地借鉴温州经验,建立了200多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葛先生是一家出口眼镜的制造商,2015年10月,他获得出口大订单需增加150万元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他拿房产证作抵押向银行贷款遭拒,理由是房屋土地证是解放前的,有瑕疵。求助无门下,他来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碰碰运气。想不到出资人王先生通过中心提供的信用信息评估,与葛先生成功“匹配”,双方皆大欢喜。

  2014年3月,浙江省专门为温州市制订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从制度上实现了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法制化。其核心之一是借贷“备案制”,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以上、或累计借款总额1000万以上、或向30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的,借款人要到政府掌控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机构登记备案。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说,有了登记备案,就倒逼借贷手续必须规范、契约化,借贷双方就要签订正规的合同,明确抵押物等。资金借入人的行为被纳入政府征信系统,其信用表现无形之中受到约束,从而使资金借出人的资金多一层安全保护,筑起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

  鹿城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主任徐智潜说:“备案制实施至今,备案登记的民间借贷总额高达455.5亿元。”

  利率是资金交易的价格,也是调节民间借贷的杠杆。为了消除过去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不透明,资金出借人和中介机构扭曲、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民间借贷市场乱象从中牟利的弊端,温州市在全国首创民间融资价格传导机制,在全市设立400余个民间借贷利率采集、监测点,建成真实反映市场行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认定体系(简称“温州指数”),每日定时向社会发布,从源头上铲除了人为扭曲利率乱象的温床。目前,“温州指数”已与全国46个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当地民间利率的“晴雨表”。

  为中小企业融资“通脉活血”

  金改的成果最终要体现为实体经济的“获得感”。针对一些成长型、产品好、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温州市建立起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温州金融业通过支持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小额贷款保险+风险补偿金”率先推出。2012年7月,市政府扶持银行与保险机构共创“小额贷款保险”,服务于贷款3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100万元以下大众创业者、50万元以下农户。一旦出风险,银行与保险机构承担30%与70%。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