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从乡村文化礼堂谈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

2017年04月15日 14:55:2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周燕妮

  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对于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及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加强,政治参与行为较为积极,但乡村公共精神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如集体公共事务参与度不高、村民公共道德水准下降、村民之间的信任危机、村民集体公共生活设施条件配备不齐等。所以,面对乡村公共精神的缺失,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礼堂的政治功能、载体功能和文化等功能,找出文化礼堂的运行机理与提升乡村公共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破解乡村公共精神培育难点、困境,为推进全省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提供参考路径。

  乡村文化礼堂的政治功能:培育民主、法制意识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网络文化的冲击、加之农民外出务工、人口流动频繁、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各种因素使农村成为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结构整体,农民较为注重自身利益、参与农村各项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村民相处发生信任危机等问题的存在,都给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阻力。乡村文化礼堂作为广大村民集体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市镇两级宣传各项政策、提升村民民主、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村文化礼堂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乡村公共精神培育的短板。首先,乡村文化礼堂是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市镇两级通过乡村文化礼堂能够系统、直观地向农民传播各种主流观念,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其次,乡村文化礼堂的发挥着助推市镇两级宣传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功能作用。通过组织农民观看法制短片、宣传基层协商民主政策、教导并灌输法制思维意识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的独立意识、个体意识、法制意识。尤其在每月村级党组织召开的各项工作如:民主生活会、党组织活动日、村书记上党课、农村党员干部轮训等工作中,村民一方面有良好的渠道学习政策文件、市镇两级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在提升村民的各种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等方面,乡村文化礼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载体功能。

  乡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功能:培育责任、参与意识

  乡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村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首先承担的是各项村务集体活动的载体功能。乡村文化生活直接反映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村民之间的交往互动、各种仪式性的交往互动等等。文化礼堂承载的是农民对传统民俗活动及地方性村规民约的参与行为,在各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集体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灌输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中国农村文化发展至今,沿袭着几千年来的传统精髓,例如村民每家每户的婚丧嫁娶事宜、逢年过节村民的集体活动、村集体公共事务的参与等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场所。一方面,乡村文化礼堂作为村集体公共设施,其目的就是将村民聚集起来,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为各项村集体共同事务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村民集体活动或集中参与工作的场所较少,乡村文化礼堂由于自身创设的特殊性,其日常运行及管理均由村民自主参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民团结协作、凝神聚力的培育进程,同时也为进一步培育村民集体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等提供了最佳的载体平台。

  乡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功能:培育科学精神、文明意识

  乡村文化礼堂在培育村民文化知识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乡村文化礼堂作为优化村民公共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和嵌入机制,本身就承载着文化教育的内涵。乡村公共精神是一种与国家意志、村民自身文化生活、生产、日常交往密切相关的一种意识或品质,当前乡村公共精神存在的多种短板,映射出在培育公共精神的路径中协同培育或方法路径方面的不足。所以,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文化功能,还需进一步创新探索,从实践中找突破口。永康市于2016年4月份起,通过在全市一百多家乡村文化礼堂打造“乡村小康学堂”,以提升农农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为目标,给农民送达包括“国画、传统鼓词、书法、婺剧、影视培训、声乐、舞蹈”等各种知识培训课,让农民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自觉”、“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农民通过文化礼堂的学习浸染,不再满足于以往“麻将扑克”等简单的娱乐消遣方式,而是逐渐转变形成良好的参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习惯。对于破除农村封建迷信、陋习等不文明现象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文化礼堂到“乡村小康学堂”的平台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公共精神培育真正的落地实践,也是推进村民的科学精神和文明意识逐步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转化过程。

  (作者单位:永康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