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陈振濂央视开讲:书法不只是写毛笔字,更是承传艺术与文化

2017年02月10日 16:52:44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文艺 作者:浙江文艺

  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近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振濂先生登上央视公开课《开讲啦》特别策划“传承·创新”系列节目,讲解一段属于汉字的历史,让我们感受汉字与书法的魅力。

QQ图片20170207093520.jpg

  “拼写”代替“书写”,你还会写字吗? 

  五十年代的汉语拼音,对于中国的汉字的普及、文化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了拼音,大家读音统一,然后开始认字、识字、写字,可是在这样的一个贡献面前,汉字在记忆里边的第一要素,变成了abcd的字母,而不是点横撇捺的笔顺。陈振濂表示“你现在认识汉字,只是结果是汉字而已,你所有的构成的过程,你对它的逐渐推进的认知过程,全部都是拼音”。 

  现在大家似乎每天都在遇到一个常见的问题——提笔忘字,是因为这个字很难吗?这个字很少见吗?都不是。为什么会提笔忘字?陈振濂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部分是因为这个字,我们当初记住的只是“形”,它背后的内涵我们不曾了解过。特别是现在拼音的取代、表情包的传播,汉字遗传的密码似乎正在被人们所遗忘。

QQ图片20170207093552.jpg

  毛笔字不等于书法,书法是艺术! 

  演讲中,陈振濂说:“中华文化存在到今天仍然灿烂辉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不灭”!”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节目中陈振濂带来了不同时期“信”字的演变,通过讲解分享,观众可以非常直接的从字体上了解到,中国古代人在造字的时候的那种意愿、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信息。他强调书法的魅力,和写字是不一样的,在很多情况下,大师们在写书法的时候,以及看书法的时候,是看字不是字,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每一笔线条都是欣赏的。书法的魅力也正体现在了这里,书法不仅仅是写毛笔字,书法是一个表达 ,一个倾诉,一种审美。

QQ图片20170207093934.jpg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 要继续提倡书写

  这次上央视开讲,陈振濂称很突然,受邀后几乎没什么准备时间。

  “节目组说,希望主题围绕书画。我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是按照美术的方式来说书画;第二是书法和汉字横跨的概念,暂时不说画的内容。其实我个人也觉得,汉字文化是最好的主题,不仅仅把书法当成一个艺术来对待,而是站在人文、汉字、国学的角度去综合看。”

  节目中的观点,他也在全国人大上多次提出。比如说,“汉字从书写变成拼写,其实对传统文化是个腰斩。”他一直在建议,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要继续提倡书写。

  节目播出以后,好多朋友给陈振濂发消息。有个朋友说,从现在开始,他要劝说身边人多用笔画,少用拼音。“看起来大家高度认同这些观点,触动蛮大的。”陈振濂说。

  “现在的孩子被植入的汉字第一印象就是拼音,写字的笔顺、多一笔少一笔越来越不重要了,提笔忘字就跟这个有关系。”他呼吁小孩子在幼儿园学写字,先从笔顺开始,每个学期学多少字的任务,倒是可以减一些。现在的电子产品里,他也觉得应该有更适应中国汉字的软件与设备。

  “时代在变,过去我们把拼音当桥梁拐杖,现在变成了写字的最主要方法,如果再不坚持书写汉字,当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我们连拼音都不用打了,那汉字也就马上没有了。”

  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汉字和文化之间,关系紧密。

  “英文、俄文、日语全都是音的文字,只有汉字是形的文字,里面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密码。如果因为一味追求效率而被抛弃,长久以后文明也会断掉。”

  人物简介

  陈振濂,男,汉族,号颐斋,1956年2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硕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获书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