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三龙”聚首“蛟龙”出海 首席科学家来自海洋二所

2017年02月08日 08:48:2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曾福泉

  即将远征西北印度洋的海洋二所科考队员在"向阳红09"船上留影。海洋二所供图

  "三龙"聚首,"蛟龙"出海。2月6日,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吸引了众多目光: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在这里聚首;同日,"蛟龙"号由"向阳红09"试验母船搭载,从青岛启航,执行中国大洋38航次,前往西北印度洋、南海、马里亚纳海沟等海域开展科学调查。

  记者从位于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韩喜球研究员在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载人深潜科学考察中担任首席科学家。

  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 新华社图

  "蛟龙"首航西北印度洋,海洋二所韩喜球任航段首席科学家

  记者从海洋二所获悉,在"向阳红09"船上随"蛟龙"号一同出征的90多名科考队员中,共有来自该所的7名科研人员和3名博士研究生。起航当天,海洋二所多位科学家赶赴青岛送行,其中包括该所生态实验室副主任王春生研究员,他是我国乘坐"蛟龙"号下潜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介绍,本航次是"蛟龙"号深潜器首赴西北印度洋开展科学调查,同时也是全球首次对卡尔斯伯格脊的热液活动实施的近底高分辨调查,将为该地区的海底成矿作用、生物多样性和极端环境生命演化等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样品和资料。"以前对于西北印度洋中脊的科学调查,取得了丰富成果,但都是基于考察船平台进行,此次'蛟龙'号参与,期望有更多科学发现。" 韩喜球说。同时,本航次也是迄今"蛟龙"号海上连续作业时间最长、调查区跨度最大潜次任务安排最多的一个航次。

  据了解,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工作区域位于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主要围绕我国自主发现的天休、卧蚕和大糦热液区开展近底高精度调查和取样。预计作业27天,完成载人深潜10个潜次。

  入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蛟龙"号、"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三个潜水器(从后至前) 新华社图

  "三龙"探海各显神通

  "蛟龙"号以及同属深海探秘"龙"家族的"海龙二号"、"潜龙一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深海勘察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深海运载器。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这三类深海运载器在调查作业模式方面各有特点,在应用领域方面各有所长。

  由科技部立项、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深海运载器。自2013年试验性应用以来,我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都留有它的身影,作业覆盖深海海沟、海盆、洋中脊等典型区域,在载人深海勘察与精细作业取样方面有独到优势。

  3500米级"海龙二号"由中国大洋协会立项、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研制,主要用于深海热液硫化物、生物与环境等深海勘探与科学调查,在大洋21航次中创造了我国首次自主发现并精细观测深海黑烟囱的纪录。

  6000米级"潜龙一号"由中国大洋协会立项、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其作业深度、续航能力、作业精度等在同类装备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入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 新华社图

  "三龙"同船探海即将实现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表示,"三龙"的持续、高效应用,是深入开展深海资源勘查和深海科学研究的关键。目前,"三龙"尚不能实现同船探索深海奥秘,这是因为目前的"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船无法满足它们同时出海需求。

  据中国大洋协会介绍,新的潜水器母船正在建设中,预计2019年3月交付使用。新船建成后,将具备条件使"三龙"同船探深海。将来到达目标作业海区后,可利用船载设备和"潜龙一号"进行地形地貌等基础调查,再利用"海龙二号"和"蛟龙"号进行精细调查,"三龙"协同作业,取长补短——"期待1+1+1大于3。"

  "三龙"聚首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也分别同"三龙"的牵头研制单位和技术责任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海基地将着力打造深海科考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深海基地建成的现代化的潜水器维护与总装车间、机电加工车间、大型试验检测水池、消声水池实验室、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试验辅助船、海上试验场和先进的科学考察船码头,为"三龙"及其他深海装备的业务化应用创造一流的基础条件,打造全链条式的深海高技术支撑保障平台。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