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的这个镇在创建全国示范 牛在哪里
海盐的这个镇在创建全国示范 牛在哪里
2017年01月10日 15:35:3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裘一佼
沈荡千亩荡
海盐沈荡镇,估计你没怎么听说过。
这个千年古镇,不是旅游地,也没有搞大拆大建。
不过,这个地方10年都在持续进行着一场关于“农村社区”的探索。
近日,我省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城乡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将进一步在农村治理机制、社区服务、文化认同上进行探索和突破。
沈荡镇,就这样落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正在创建全国农村社区示范镇,而沈荡的农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农民生活的共同体。
当村民成为亲密的伙伴,是不是很美好?
沈荡五圣村给村民送“福”字
留得住乡愁的家园
农村建设,盖不盖花园洋房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让村民有家园的感觉,不要丢掉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沈荡所在的的嘉兴市,是全省城乡差距最小的区域之一。不过,沈荡创建示范镇,主要原因并不在此。在海盐县,沈荡的经济实力不是最强,基础设施也不是最新最好,这些“不太完美”的因素却促成了沈荡建起一个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农村社区,周玲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留住了记忆、做出了特色”。
聚金村,一个世代以打渔为生的小村,因为就业机会的增多、水源地保护,灯影桨声的风景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村民们觉得生活里还是少不了鱼网、蓑衣和木船。
在村里建一座粉黛白墙青瓦的渔文化博物馆,让后代子孙知道前人生活劳作的样子,这是全体村民的主意。于是,各家各户闲置的、带有渔村传统印记的物品,成了博物馆最好的展品。
“征集展品的时候,村民排着队把东西拿过来,还提出自己来写渔具的使用说明。”村支部委员陈旗红回忆。就这样,各种型号的捞兜、鱼袋、鱼叉被附上详细的文字,端端正正地排放在陈列台上;一部由村民参与拍摄并出演的纪录片,也在馆内循环播放。
村民的乡愁,在这里格外受到推崇。在村里最显眼的一堵墙上,写着一首颇有韵味的《聚金赋》:“村曰聚金,荡号千亩。北倚沈荡古镇,淳风尽在;南望欤城新街,气象独殊……”原来,这是村民们专门请人所作,并以手写的方式在文化墙上展现,让每个来聚金村的人看到这里的人文风情。
墙上的字,虽然质朴却很动人。在陈旗红看来,这最能代表沈荡“社区实验”的立场:农村建设,盖不盖花园洋房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让村民有家园的感觉,不要丢掉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10全省的这个会为啥在缙云开?
- 2017-01-10激情燃烧在基层
- 2017-01-10一支香烟两际遇 党风变迁在此间
- 2017-01-102017,正风反腐七项任务怎么抓
- 2017-01-09千里走亲是一家 文化礼堂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