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构建浙西枢纽,谋划江海联运——衢州港航开启发展新辉煌

2016年12月07日 14:58:2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红船豆航电枢纽是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衢州段)航运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9.67亿元,工程任务以航运、发电为主,结合改善沿江两岸水环境,兼顾农田灌溉等综合开发。其闸址位于龙游县境内的衢江与灵山港汇合口上游约6.8千米的衢江干流上,距龙游县城约4.5千米,库区集水面积9216平方千米,是《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衢江干流六级开发中的第三级枢纽,也是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灌溉等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今年3月13日红船豆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发电4745.6万度。红船豆航电枢纽的建成,标志着钱塘江中上游复兴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流淌了数千年的衢江正式开启了化蛹为蝶的蜕变。

  像这样的工程在衢江河段内共有6座,自上而下分别为衢州境内的塔底船闸、安仁铺航电枢纽、红船豆航电枢纽、小溪滩船闸以及金华境内的游埠航电枢纽和姚家航电枢纽。2012年,安仁铺枢纽及船闸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汀塘圩大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小溪滩船闸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塔底船闸工程开工建设。航电枢纽是以航为主,对河流进行梯级渠化,并兼有发电等其他功能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其建设初衷、投资及运营,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水电枢纽。

  航电枢纽和壅高上游水位形成优良的深水库区航道,既可以调节下游流量,也可以超越航道整治的极限,永久性地提升航道等级,提高通航保证率,从而推动衢州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利用航道形成的落差兼顾清洁能源的发电,做到“水尽其用”,“航电结合”的模式,将水资源综合利用达到了优化模式。

  预计至2017年钱塘江中上游衢江全线建成通航,将打通束缚航运的瓶颈,为衢州市提供一条“黄金水道”。到2020年衢江航道年水路货运量将达1670万吨,年节约运费约4亿元,年平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万吨。这对于构建衢州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优势互补的“四位一体”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挥衢州市的区位优势及物资集散枢纽功能,提升衢州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钱塘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具有深远意义。

  助力经济发展,打造“绿色港航”

  “绿色”是一个理念,“绿色”更是一个行动,“绿色港航”是港航人落实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要求,它贯穿于港航建设和运营的全寿命周期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绿色设计、绿色施工、高效运营、畅通行驶、精细管理、智慧服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一条钱塘江中上游的绿色航道——衢江,正向我们缓缓“走”来。

  在工程建设期内,衢州港航的绿色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用能结构更加合理,不断提高电力消耗所占比例。

  一个以推广应用绿色港航运输装备和辅助设施,构建集约高效港航运输组织体系,加快港航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发展,促进绿色港航管理能力建设等五个主要任务为重点的衢州“绿色港航”蓝图逐步形成。

  自开工以来,衢江(衢州段)航运开发工程从初步设计、施工图概算、能耗定额估算、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贯彻绿色航道理念。工程建设过程中创造性的应用了资源重复利用技术、节约钢材技术、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技术、生态格宾网技术等一系列绿色施工工艺,从而使得工程在建造中和使用时都能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于2012年12月份开工建设的安仁铺枢纽及船闸工程,防洪堤上部就完全采用了生态格宾网技术下的格宾网卵砾石挡墙,从而改善了沿岸生态环境,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

  借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的发展机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计划、浙江省绿色港航建设、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建设工程、衢州港总体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一个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y”字型干支结合航道体系,将为衢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带来新的动力;一个“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将为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投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