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宁波:先行先试,勇当科技成果转化全国“标兵”

2016年10月20日 08:25:5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虎羽 翁云骞

  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协同发力

  科技成果转化的宁波路径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9.1分!”9月25日下午,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赛区)举行,40余个创新团队先后亮相。

  此次大赛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由企业发布技术难题需求,高校研究院所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并参与“竞标”。 “相当于是在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搭建起一座需求和成果对接的桥梁,效率更高,也更精准。”比赛现场,宁波市科技局对外科技合作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

  “事实证明,创新一定要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团队参与的是“新型高效油气分离器性能研究及智能测试设备开发”选题比拼,最终凭借更具实战前景的方案,他们获得了本地一家发动机零部件研发企业的青睐。

  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成功举办,是宁波在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中勇于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宁波在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协同发力,针对各类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随之而来的是全市创新资源的快速涌流。“十二五”期间,宁波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6%升至2.4%,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超过4倍、3.5倍。2015年,全市技术交易额实现62.52亿元。

  面对本地高端创新资源相对稀缺的现实,宁波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不少企业还通过跨国收购、技术购买等方式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拓展全球市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圣龙股份在美国底特律、萨利松,英国利明顿等地设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变速箱油泵、装配式凸轮轴等产品,成为国内少数能与美国福特汽车等国际一流厂家进行同步研发的企业。

  目前,宁波在部分细分领域已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行业“隐形冠军”,超级电容、注塑机、钕铁硼磁性材料等细分领域领跑全国。汽车电子、工业机器人、永磁电机等产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宁波已成为全国跨国技术并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短板也被迅速补上。就在最近,由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仑区政府、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设的智能化环境功能材料量产中试平台项目正式揭牌。项目瞄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投用后可以将环境功能材料生产工艺与智能装备打包推向市场,服务长三角企业。

  “项目整合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尾气处理、固定源烟气治理、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的研发优势和国内一流机器人企业新松的生产优势,有望为相关产业补上中试这块短板。”北仑科技局一位负责人介绍。

  以2004年4月正式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为标志,近年来,宁波相继引进了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50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搭建一批中试实验工场、中试创客平台等平台载体。这些平台载体紧贴宁波创新发展需求,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奠定了高质量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也随之迅速崛起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实施“3315”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扩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至10亿元,财政科技资金用于产业技术创新的部分,每年安排不低于70%的比例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引进集聚国内外知名天使人和天使投资机构,支持创新型初创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一系列科技创新服务举措的推出,不但使甬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了“源头活水”,政策环境也不断优化,甬城科技创新磁吸效应持续放大。

  以激励民营经济活力为核心先行先试

  勇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国“标兵”

  “宁波示范区将以激励民营经济活力为核心,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索科技创新资源薄弱的城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模式,争取形成一批实用管用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摆在宁波面前的,是这样一份“考题”。

  光荣的历史使命落在宁波肩头,一张宏伟蓝图正在加紧绘就。

  “示范区创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作为供给侧改革、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手段。以此为契机,宁波将举全市之力,重点围绕4个主攻方向进行示范探索。“宁波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这4个方向包括——

  立足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深化民间投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政府性基金运行机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形成民间资本深度融入创业创新的投融资新模式;

  立足开放型经济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技术引进、协同创新、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

  立足制造大市优势,面向国家重大创新布局和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推进重大技术创新应用和跨界融合,探索以重大技术突破培育新产业、孕育新动能的新模式;

  立足市场化体制机制灵活优势,在“专业化平台、机构、人才培育”和“服务机制优化、改革、创新”两方面深化实践,探索符合创业创新需求的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

  是使命,也是机遇!先行先试,正是示范区建设给予宁波最大的“政策红利”。

  “先行先试不仅意味着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的国家政策、扶持措施等都将在宁波先行试验,更重要的是,宁波拥有了在成果转移转化的宏观环境营造和政策供给等诸多方面,放手尝试、摸索的底气和先机。”该负责人表示。

  根据创建方案,宁波将重点试点以下8项改革: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培育试点,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试点,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标准和研发(转化)准备金制度试点,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机制改革试点,开展民间资本境外研发创新投资PPP模式试点,支持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试点,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和分类评价改革试点。

  “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到2020年,宁波将争取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取得一批可复制推广、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转化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宁波市政府一位主抓科技工作的负责人表示。

  2016年秋天,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集结号吹响。这也是宁波科技编年史上又一个值得书写的节点。

  东海之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蓄势待发!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