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有一个名字:浙江好人
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困难时雪中送炭……
他们都有一个名字:浙江好人
2016年09月20日 08:43:13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翁浩浩
一个人的价值用什么来衡量?“浙江好人”们用实际行动作答: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付出了多少。
每天走20余公里路,足迹遍布19个行政村、3个水电站以及镇所在地机关单位。这是龙泉市屏南镇邮政支局邮递员王善志30余年来的人生轨迹。在当地村民心里,他不仅是个好邮差,也是一个好“代购”。由于业务辖区的偏远山村以老人居多,村里缺少物资,最远的村离镇中心有数十公里。于是,大到喷雾器,小到感冒药,村民就经常托王善志“代购”。“无论下雨还是天晴,不管什么人叫他帮忙,他都一口答应。有些取钱不方便的老人还会叫他帮忙取养老金,我们都很信任他。”屏南镇地畲村村民吴世菊说。
“每次我送邮包到村民家,他们常常会泡一杯热茶,还叫我吃饭。临走时还嘱咐我路上注意安全。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舍不得放下这份工作。”王善志说。
因为执着,所以收获
美国《时代》周刊,农民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却在嘉兴农民画家缪惠新身上找到了结合点。由于到北京、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的故事登上了《时代》周刊,书写了一位农民画家的传奇。
1976年,缪惠新高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7年后,在当地文化馆的组织下,他和一批艺术工作者去上海参观金山农民画,结果深受启发,连夜画了5幅作品,其中《乡情》和《那边有两棵树》分别获得浙江省首届和第二届农民画大赛的一等奖。从此,他的艺术创作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创作超过900幅作品。在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缪惠新没忘记身上的责任——帮助更多孩子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如今,他义务为孩子提供教学,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农民画这片沃土上的“守望者”。
同样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的,还有9月最新评选出的“浙江好人”——杭州目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得集。他的上榜,主要源于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为居民义务磨刀。
2005年初,29岁的程得集从安徽祁门历口镇老家来杭创业。当时,挂靠在杭州江干区采荷街道党委名下的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在采荷街道推出了义务磨刀服务,深受居民欢迎。程得集加入了支部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小店老板,到高科技企业总经理,10余年来,尽管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仍每月坚持到采荷街道文体中心广场和吴山广场等地为居民义务磨刀。
“当时,采荷街道党员管理中心组织大家参加志愿活动,问我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以前是农村种地的庄稼汉,每天上山砍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磨柴刀,就想起了磨刀这手艺。”程得集笑着说。
有一年夏天,他带人到防空洞给居民义务磨刀,脸上的汗“滴答、滴答”掉下来。市民见了,就站在边上给他扇扇子。“那一刻我这心舒坦呀,觉得杭州老百姓真把我当自家人了。”程得集说,这种通过努力获得的归属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想不到,让他们原本平凡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也让许许多多平凡的“浙江好人”深深扎根在了人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