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浙江城乡一体化图景日渐清晰

2016年08月22日 11:22:4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庆丽

  奔跑吧,特色小镇

  从2015年开始,一批批年轻的创业者,携带项目与资金,满怀憧憬与激情向着城市郊区奔跑。

  西湖龙坞茶镇、余杭梦想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磐安江南药镇……他们的目的地不尽相同,却无不追逐着一个共同的词汇——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更不是某一类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个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未来,它们不仅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以其生产、生活与生态相互融合的独特生长模式,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产城融合的浙江新样本。

  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余杭仓前古镇,一度面临“两难”困境:是保留那些悠久的历史建筑,以此作为旅游开发的资本,还是任由它们被高楼大厦取代,落入“千城一面”的窠臼?梦想小镇的出现,为它指明了方向。

  如今,走进这片核心规划范围3平方公里的小镇,道路通达,无线网络覆盖,12幢由老粮仓改造而成的现代办公大楼和精致时尚的人才公寓相呼应,周边良田纵横,水系环绕,与原有的古建筑巧妙融于一体,仿若一个环境优美的田园城市。

  90后创业者茹方军至今记得,当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想为自己的3D打印研发团队寻找一个栖身之所时,很快就被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与生活姿态吸引:你可以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也可以停下来喝杯咖啡、玩玩滑板——小镇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思想与理想的碰撞空间、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空间、新老文化的融合空间。

  正因此,更多的茹方军们寻路而来。截至今年6月,来自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10余个孵化器和两家美国硅谷平台相继落户小镇,集聚创业项目590余个,创业人才近5400名。同时,211家金融机构在此集聚,管理资本达442亿元,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业态正逐渐形成。

  根据规划,浙江将在3年内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小镇里的每个人,都将有幸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亲历者。

  城市化,以人为本

  进城或是返乡?过去,这一问题的答案,大多与横亘城乡之间的一纸户籍相关。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里人,可以享有城市就医、入学、社会保障等各项权利;而持有“农业户口”的村里人,即使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仍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呈现“半市民化”状态,由此形成城市内的新二元结构。

  鸿沟如何跨越?浙江的思路是: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通过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让进城农民真正落户,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同时保留他们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进程,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

  在率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嘉兴,自2008年10月起不再区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相关的社保、就业、计生、土地承包等政策也随之配套跟进。

  而在德清县,通过对农村土地或山林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把村集体资产股权确权到每一位社员,让农民进城不再有后顾之忧,“农村利益可保留、城市利益可享受”。

  根据农村经济学家迈克尔·利普顿提出的“城市偏向理论”:当今世界穷国的最重要矛盾,既不是资本和劳动的矛盾,也不是外国利益与本国利益的矛盾,而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

  而浙江的新型城市化,正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从制度上消除和防止这种矛盾,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

  放眼“十三五”,一幅新型城市化的蓝图已跃然纸上:到2020年,浙江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55%左右,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70%左右。届时,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同步提升,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更高,城市经济创新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显著改善,城市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将进入更高水平的全面融合阶段。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