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浙江城乡一体化图景日渐清晰

2016年08月22日 11:22:4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庆丽

  “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件事,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新旧世纪交替之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这个著名论断,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突飞猛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数超过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的总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斯蒂格利茨判定: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未来,也决定世界的发展进程。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近7%的经济总量,这离不开城市化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1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一幅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图景日渐清晰。

  新出炉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6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浙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你好,乡村都市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多伴随着人口大量迁徙、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等“城市病”。

  而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浙江,近年来却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在原有居住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以及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式,就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这种名叫“就地城市化”的做法,是浙江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一大亮点。其产物,便是一个个从乡间破土而出的小城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乡村都市”。

  坐落于东海之滨的慈溪周巷镇,称得上“就地城市化”的先行者。这里人口集中,小家电产业发达,是一个各类资源集聚的中心镇。而由“镇”到“城”的改变,源于周巷2010年被列入全省首批共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在浙江,小城市的标准主要包括: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户籍人口6万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以上,年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90%以上……“与中心镇相比,它的人口和产业集中度更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强,政府职能配置和运行管理更有效。”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相比这些数据,周巷镇万安庄村村民熊师傅的体验也许更直观:2011年,周巷首家3D影院开业,看场电影不必再开半小时车到县城去了;2012年,一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建成并投用,距村里只有五六分钟车程;2013年,周巷图书馆开馆,村民们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他说,身处熟悉的乡土社会,又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这样的周巷让人喜爱。

  截至2014年4月,浙江从200个中心镇中选取43个作为小城市培育试点,在下放多项事权和综合执法权的同时,每年还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逐步形成了工贸特色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品质新城等多种发展定位,城乡一体化进程由此加快。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