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装在蒲包里,龙游红色旅游成经典
把饭装在蒲包里,龙游红色旅游成经典
2016年07月12日 15:27:54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游客王勇体验过蒲包饭后,感触很深:“这是一种很有味道的食物。它背后的那些故事,和脚下的红军路一起,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种种往事。虽不曾亲历,却如身临其境。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对先辈的重温,意义深刻。”
小编第一次见到蒲包饭是今年4月在龙游县沐尘乡双戴村,一个草编的袋子,打开是香喷喷的米饭,同桌的伙伴们都感到新奇,想亲眼看下制作过程未果。据说,是双戴村支部书记吴永生偶尔想起蒲包饭并重新置办起来的。
7月7日,小编找到了他,“乡村旅游吃农家饭要做出点特色,我就想起了蒲包饭。”吴永生介绍,解放前就有蒲包饭了,印象中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用的比较多,那时候上山干活的人们就把蒲包饭挂在腰间,方便携带又解决吃饭问题,回家后将蒲包挂在墙上或高处,可避免蝇虫并接着隔日再用。“1982年左右,铝制饭盒渐渐代替了蒲包。”
“从前的蒲包是从东阳那边买的,我们这边没有人会做,因为蒲包草在我们这里是没有生长的。”他说,编织蒲包的材料最好的是蓆草,其次是笼丝草和小芦苇。“洗净、晒干、压扁后才能做。”吴永生和其他村干部四处搜寻蒲包,最终在福建的一商家处买到了。
“大的能煮一斤米,小的有煮半斤和二两的。”吴永生打开一打大蒲包,小编看到一打有10套,一套有5只。蒲包底编织成长方形,周边渐次散开,形成肚囊状,颈口编织成麻花状,便于收口。
吴永生把装了三分之一左右米的蒲包扎上口,放在水里上下涮几下,放进锅里煮,十几分钟后,换上干净的凉水,置上屉子,再把蒲包放上去蒸半小时。“最好是竹制的屉子,一定要蒸上半小时,如果蒲包多就要放到饭甑里。”他强调,在蒸的过程中转转蒲包,这样受热才均匀。
等待显得有点漫长,蒲包还没打开已经闻到了淡淡的清香,米饭闪耀着珍珠般的白皙和光芒,味道确实不一般,又香又韧。“时间掌握不好米饭就会太烂,甚至染上草木颜色。”吴永生说,别看简单的煮饭,其中的技巧还是要慢慢领会的。“我和老伴试验几次才得出的方法,再传授给村民。”
据微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