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引擎 新经济

大美长兴 绿色跨越

2016年12月13日 08:59:5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潇奕 沈贵方

  “三改一拆”,腾出美丽新天地

  改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拆是为了更好地建,“三改一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品位,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让群众安居乐业,拥有扎扎实实的获得感。

  今年70岁的朱大爷在东鱼巷生活了近50年,他激动地说:“盼了多年,总算盼来了房屋改造。”说起东鱼坊,就是长兴人印象中的老剧院地块、茶叶弄。这个承载着长兴城市历史变迁的街区,地处繁华的中心地段,然而,这一带住宅陈旧的建筑风貌、促狭的居住条件、拥堵的道路交通,影响了这里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与长兴城市形象不符。

  在反复调研和规划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3月,长兴县委、县政府将老剧院地块列为全县“三改一拆”重点项目。从2013年9月10日,老剧院征地拆迁工作正式开始,这里涉及被征收户830户,涉及房屋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占地90亩。2016年3月10日,总投资达17.85亿元的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区别于一般的商业综合体,该项目在总体布局、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商业业态等方面将历史文化和商业运作相结合。

  借力“三改一拆”,老剧院地块成功改造成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拆出新天地”,在长兴这样的做法举不胜举。

  截至11月23日,长兴县已累计完成“三改一拆”2098.3万平方米(其中,“三改”累计完成1588.6万平方米,“一拆”累计完成509.7万平方米)。特别是今年以来,长兴县进一步拉高标杆、争先创优,目前已完成“三改一拆”1211.6万平方米(“三改”完成952.6万平方米,“一拆”完成259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280万平方米的432.7%,拆后利用率达90.07%,注重拆改结合、拆用结合,让“三改一拆”真正惠及百姓。

  “三改一拆”是一项美丽事业,通过与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结合,长兴坚持边拆违、边改造、边建设,让美丽遍地开花——解放路改造、张家村花园项目、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城市有机更新、交通治堵项目在中心城市“三改一拆”行动中陆续开工,同时,投入资金约9000万元,在中心城区三个街道对所有城中村进行改造提升。

  此外,更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全域开展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56个(占比71%),培育建设试点(重点)中心村26个,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1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锦绣长兴,还以乡村旅游新面貌,以“春花醉人、夏果迷人、秋色诱人、冬食暖人”的特色吸引着八方来客。

  同时,按照“能绿则绿”的原则,大力实施“亿万千百十一”绿化工程,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目标,努力绿化造林,加快生态修复。目前,全县城乡绿化总面积48.5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36.9%,居全省前列。

雉城镇张家村拆后新貌

  绿色发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围绕国家生态县创建,以整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获批全省唯一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十二五”期间,长兴县先后开展了蓄电池、粉体、矿山、耐火、码头、水泥粉磨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腾笼换鸟,不仅改善了环境,同时也做优了产业,真正把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落到实处。

  据统计,2011年以来长兴县先后实施了铅蓄电池、粉体、纺织印染、水泥粉磨、耐火、非织造布等行业转型升级。累计关闭“低小散”企业1200余家,淘汰落后设备1.53万台/套,腾出土地空间2679亩,投入平台建设资金9.4亿元建成粉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产业平台,实施企业搬迁入园集聚发展,全县产业结构、布局得到有效优化,低小散产业格局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实现彻底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兴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长兴县也先后获得“全国粉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耐火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称号,并成为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地区。

  在李家巷,因矿山资源丰富,曾经散落着235家左右的石粉厂,每年开采及运往外地的建材达600万吨,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然而,企业在开矿、运输、生产的各个环节规范性不足,粉尘污染很严重。为响应群众呼声、彻底改善李家巷地区环境质量,长兴县以李家巷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治矿、治厂、治超”三治齐下,关停全部235家石粉企业,并重组为9家超亿元产值的规范、高档粉体企业,选址黄山和青草坞两大粉体行业产业平台,打造了“中国粉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为了践行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更多的蝶变,在长兴大地发生,为产业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带来了惊人的“速度与激情”。

  铅蓄电池行业华丽转身,长兴县结束了铅蓄电池行业“低、小、散”的产业格局,技术装备也由手工操作为主转向全自动密封生产,配备高效治污装备,实现清洁生产。产品类型扩展到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等众多领域。行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10.99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69.9亿元,利税由11.3亿元上升到14.9亿元,废气中重金属铅排放量逐年削减,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开展粉体行业整治。2012~2013年,长兴县关闭了全部343家传统“低、小、散”粉体企业,规划建设了320亩2个工业平台,按照“规模化、现代化、清洁化、一体化”的要求,新重组设备工艺一流、生态环保的规上企业13家。

  耐火行业转型升级。根据“一企一策”规范提升,总投入技改资金12.8亿元改造生产工艺,并对101座窑炉全部实施“煤改气”改造。2016年3月,荣获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颁发“中国耐火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通过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长兴走出了一条以整治促经济转型、以整治促环境改善、以整治促生态自觉的,具有长兴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2014年5月,环保部正式命名长兴县为国家生态县。2015年8月,长兴县获批全省唯一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工业强县与生态立县是不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以工业强县促进生态立县建设,以生态立县倒逼工业强县建设。”长兴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现在的长兴,亮出了“国家生态县”的新名片,在新一轮的新旧更替中,一方面大力推动节能增效,一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呈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成长、融合发展的大好景象,迸溅出新的火花,进一步拓宽、激发了长兴绿色工业的新空间。

zjrb2016121300014v01b008.jpg

美丽的合溪水库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