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滨海新城:定义温州“东海时代”

2016年12月01日 09:18:5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爽 吴正辉

  产业为“核”,加速动能转换

  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产业。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为激发产业内在潜力,滨海新城从雕琢自我出发,以创新为引领,打出两链化解、“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等一连串转型升级“组合拳”,促使城市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化:滨海新城已初步形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及传统时尚产业的主导产业格局,先进装备产业已具备国际先进医疗器械装备配套能力。

  过去一年,浙南产业集聚区落实“机器换人”重点项目15个,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指数达72,完成技改投资40.67亿元,转型升级组合拳产生的正向效果正在凸显:恒丰泰入选2015国家产业振兴项目,人本轴承等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汽车和先进装备两大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5%、13.5%,产业集聚度达到59%。雄厚的产业实力成为滨海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浙南产业集聚区在汽车市场上的不俗表现,成为行业的一道靓丽风景。基于这种影响力,浙南产业集聚区先后举办的中国汽车金融发展论坛、世界老式汽车荣耀浙江行高峰论坛等活动,吸引行业普遍瞩目,为当地汽车产业文化吹来了一股新风。随着中国汽车金融论坛永久会址、汽车文化公园建成投用,梦工场附近已集聚英菲尼迪、雷克萨斯、捷豹、路虎、宝马等4S店,汽车时尚小镇氛围渐浓,为浙南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当打造一流的产业平台与滨海新城建设不期而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滨海新城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拥抱外来资本,对优质大项目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过去一年,最让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员工感到自豪的,是引进了百威啤酒、中电温州产业园等大项目。

  作为开发区历史上引进的最大单体投资制造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百威啤酒项目刷新了温州市外资新纪录。“百威啤酒的入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将吸引更多国际、国内一流的食品饮料企业入驻,对开发区今后引进重大项目会起到示范作用。”开发区一位领导说,这也意味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得到认可。

  “开发区为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有专人陪同,每个办事环节都畅通无阻,大大推进了我们的工作进程。”回想起入驻历程,百威英博温州项目处相关负责人郑联平先生感慨道,在历时一年的谈判周期中,开发区为百威开了30多轮洽谈协调会议,将“店小二”式服务不断细化、深化。

  不久前,有“温州硅谷”之称的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又迎来了9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自此,园区在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温州云谷、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北斗产业基地和跨境电商产业基地等四大板块逐渐得到充实,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将清晰可见,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滨海新城新的产业增长点。

zjrb2016120100012v01b015.jpg

  “三生和谐”的美好家园

  一座美好的城市一定是这样的空间:它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化自我,并有足够包容的胸襟,安放着人们悲喜、欢欣以及发展自我的需求。滨海新城就是这样的存在,每一天,这里的人们都能感知到自然的宏大和美好,体味到生活的温暖和惬意。

  “绿水平春岸,红葩发晓园”,清冽的滨海塘河悠然穿城而过,神秘险峻的大罗山与新城和谐相伴,见证着新城每一天的变迁。为呵护大自然赐予的淳美风光,新城建设者毫不放松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战役,并已将其上升为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这里的人们正为塑造理想中的城市生态不懈地贡献心力:通过推进东排工程与景观工程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滨海塘河、环城河和纬十浦“工字形”精品河岸;通过打造瓯飞生态观光、农业休闲、登大罗山观光“三位一体”旅游项目,着力建设一批体现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示范基地。

  一个集秀美的生态景观与深厚的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格局悄然形成。

  不久前,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完成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阶段目标和主要项目,基本条件和指标达到《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建设规划目标的要求,并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验收。这意味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新标准颁布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开发区。

  几年前,与成熟的老城区相比,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曾是困扰浙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显著短板,直接影响到辖区群众的整体生活质量。如今,集聚区通过打造“家门口好学校”和“20分钟医疗圈”,使这两个问题正得到有效破解。

  今年秋季,籀园小学滨海分校、绣山中学滨海分校均已完成了今年秋季的新生招生工作。招生对象为:符合经开区管委会引进人才相关要求人员的子女;有经开区户籍或学籍,并对优质民办学校有需求的孩子等。“以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20多公里以外的市区,今年这里的几所名校开始招生,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我和妻子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在产业集聚区工作的程先生说。

  此外,占地近千亩的滨海职教中心也已基本完成建设,计划于2017 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将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区内制造业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给成长中的现代产业工人打造从学校直接抵达企业的就业“快车道”。

  针对浙南产业集聚区区级公立综合医院缺失的现状,由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和温州海坦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温州滨城医院已经动工,总体投资额3.5亿元,设置床位234张。预计一期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同时,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长期技术指导和分级诊疗合作机制。此外,滨海新城计划在3年内确保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每3万至10万服务人口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培育建成15个左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力争实现“20分钟医疗圈”。

  每一天,这里的人们收获着来自“生产、生活、生态”的三重幸福体验,并用高涨的建设热情,热切回应着时代对这座城市的期许。滨海新城,契合了温州从“滨海内聚性城市”向“滨海开放性城市”转型的城市节奏,赋予了温州“归零再出发”的豪气和魄力,奔腾不息的东海终将见证并铭记这一段新的温州发展史。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